帮你快速找医生

  • 76%满意

    82%满意

  • 276

    患者评价


马 **  
疾病:阴道炎
挺好的医生 很快 也有疗效
2019-03-09 17:22:25  (就诊 后3天) 就诊评价   就诊医生: 王晓玉

梁 **  
医生很好,已经在她这里看了很多次了
2019-01-10 16:03:55  (就诊 后15天) 就诊评价   就诊医生: 王晓玉

农 **  
还好吧
2018-12-24 20:13:16  (就诊 当天) 就诊评价   就诊医生: 谢杏美

王 **  
提前几天预约的,当天下午早早去拿号,已是沈医生的第36个病人。轮到我,问了几句情况,就让助理去隔壁帮我检查(现在的医生都不亲自给病人做检查了),然后取白带让去化验,等拿到结果回去诊室一看,已经快5:30了,前面还有五六个病人等着问诊,外边也 还有人等着,一看化验结果没什么问题,就果断放弃了。下次不会再来。[收起] [详细]
2018-10-09 23:16:27  (就诊 后1天) 就诊评价   就诊医生: 沈媛

吴 **  
敷衍不负责任,跟个大老爷似的坐在那,就让助理提问让助理开单,态度恶略
2018-06-17 19:10:47  (就诊 后5天) 就诊评价   就诊医生: 黎清

陈 **  
疾病:孕酮自身免疫性皮炎
医院服务非常满意,医生很棒!
2018-05-22 20:57:17  (就诊 后1天) 就诊评价   就诊医生: 谢杏美

黄 **  
疾病:尚未确诊
感谢医生,医生诊疗时态度很好!
2018-05-18 11:35:37  (就诊 后2天) 就诊评价   就诊医生: 高雪松

刘 **  
医院服务较好,医生给力
2018-04-17 09:29:26  (就诊 后5天) 就诊评价   就诊医生: 罗新

赖 **  
医生态度好,但妇科前台的护士态度超级差,我去那里拿检验单,跟她说话理都不理人,就坐在那里玩手机,看都不看你一下
2018-03-21 16:45:31  (就诊 后5天) 就诊评价   就诊医生: 沈媛

赖 **  
医院服务有待改进,医生的态度还不错,妇科前台的护士态度超级差
2018-03-21 16:37:58  (就诊 当天) 就诊评价   就诊医生: 沈媛
1 2 3 4 5
科室信息

1978年经国务院决定在广州复办暨南大学,同时新建暨南大学医学院并创立广州华侨医院(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创立华侨医院的同时组建妇产科。妇产科首任科主任曾梅珍(1978.10-1984.10),随后历任科主任分别是黄婉华(1984.10-1986.10)、黄以萍(1986.10-1989.10)、杨望博(1989... 更多 简介:1978年经国务院决定在广州复办暨南大学,同时新建暨南大学医学院并创立广州华侨医院(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创立华侨医院的同时组建妇产科。妇产科首任科主任曾梅珍(1978.10-1984.10),随后历任科主任分别是黄婉华(1984.10-1986.10)、黄以萍(1986.10-1989.10)、杨望博(1989.10-1992.10)、梁荣辉(1992.10-1994.10)、黄以萍(1994.10-1996.10)、梁荣辉(1996.10-1998.10)、徐建平(1998.10-2003.11)、罗新(2003.11-2008.11),现任妇产科主任为肖小敏主任医师、教授。 1981年底开设妇产科临时门诊对外应诊,妇产科工作开始起步。 1982年初,筹建了妇产科临时病房,同时开始收治各类妇产科病人。 1982年底正式搬入旧住院大楼(原第一军医大学住院楼),开设了妇产科病房,设置床位40张,开设了待产室、产房、婴儿室并设置婴儿床20张,从此全面启动了妇产科专业的临床工作,为病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服务。随后增设了围产医学实验室、生殖免疫实验室、内分泌实验室及B超诊断室等,进一步开展了妇产科临床诊疗、预防保健和卫生宣教等一系列工作。多年来各项医疗指标均居全院前列。 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妇产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6年初,妇产科被评为暨南大学先进集体,并代表我校出席广东省召开的精神文明代表大会。 1987年住院部搬入现址,妇产科的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及发展。 1990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妇产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4年医院等级评定达标,按三甲医院的要求,妇产科成立了二级学科,即妇科、产科及计划生育科。 1995年妇产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立了爱婴区,实行母乳喂养和母婴同室,创建爱婴医院,同时规范了各种规章制度,使医院顺利通过爱婴医院的评审。 2002年创建围产医学中心,由王自能教授担任首届主任。 2007年创建产前诊断中心,由李玮璟担任主任。 妇产科学学科医教研状况 妇产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现设有妇科(含普通妇科、妇科肿瘤、盆底支持组织松弛与妇科泌尿学)、产科(含围产医学专业组和产前诊断专业组)、生殖内分泌与计划生育三个三级学科。已培养硕士生40余人,博士生20余人。现有床位,妇科34张,产科52张,新生儿科15张,生殖内分泌与计划生育8张。全科在职人员共86人,其中正高职6人,副高职10人。 博士10人,硕士9人。近三年平均每年收治病人约5000人次,妇科手术约1900台,年分娩量超2500例,年门诊量超过80000人次。 创建妇产科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发展至今,在妇科方面设有普通妇科、妇科肿瘤、创伤与修复妇科、内分泌妇科、妇科内窥镜(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妇科微创技术(三镜、三刀[超声道、利普刀、射频自凝刀]和多弹头射频消融技术)、B超介入治疗子宫疾病等; 在产科(含围产医学专业和新生儿专业)方面有孕前咨寻、产前诊断、宫内治疗、产科危急重症的救疗、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监护和治疗、分娩镇痛及导乐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病的筛查、智力筛查、新生儿抚触和游泳等。 在生殖内分泌与计划生育方面有结扎节育术后并发症的诊治、IUD避孕效果及副作用研究、复孕及不孕症的诊疗、临床助孕技术、生殖健康、围绝经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及其保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潜在的妇产科已发展成分门别类,门类齐全的全方位服务的妇产科特色专科模式。 建科以来曾先后派出10名妇产科年轻医生、护士到美国、德国、日本及港澳地区进修学习,自1990年开始,接收来自德国Hannover医科大学及其他德国医科大学的医学生到我科临床实习。自1998年以来先后有5人次出席国际学术交流会。 至今已主编著作10部,副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15部,合著1部。共发表不同层次的专业及教学论文300余篇。曾获得国家卫生部、国务院侨办、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科协等奖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共7项。多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侨办基金、广东省卫生厅基金、广东省科协基金、“211工程”立项基金、暨南大学科研基金等多项科研基金,共计经费约三百多万元,开展科研项目数十项。 收起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