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43 认识神经性尿频

2019年07月03日 878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发病特点为尿频,每2~10分钟一次,患儿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小儿神经性尿频多半是父母无意中发现,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

   其实,神经性尿频症患儿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

 

  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够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而出现障碍,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有一些引起精神紧张、对精神状态造成不良刺激的因素。例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对刚入托,入学心理准备不足,被寄养给他人抚养,父母的突然分离、亲人的死亡,以及害怕考试或对某种动物的惧怕等。这些都可能使小儿精神紧张、焦虑,使抑制排尿的功能发生,障碍,结果表现出小便次数增多。

     如果是尿常规检查正常,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时10多次,而且每次排尿量很少,有的时候可能就是几滴,在睡眠后则无尿频,这样的尿频症状经常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时、上课的时候加重。

1、神经性尿频亦称精神性尿频,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4-5 岁的儿童 多见。主要表现为每天排尿的次数增加而无尿量增加,尿常规和泌尿系统B超检查正常。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 20- 30次,甚至每小时 10多次,每次排尿且很少,只能解出50毫升─60毫升,有时仅几滴,并有尿不尽感。睡眠后则无尿频,常在上床睡觉前、吃饭、上课时加重。

2、神经性尿频的原因
 ①小儿的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而且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损,这是小儿易患本病的内在原因。
 ②常被变换环境(如新人托儿所、幼儿园、上学和住院等)、突然离开父母、害怕打针和考试等导致的急性紧张和焦虑所诱发。
 ③尿频与过度频繁训练小便有关,属于不良习惯或不良反射。经过“频尿训练”的孩子几乎从未体验过膀胱涨满的感觉,膀胱容量较小,稍有一点尿意便控制不住。

3、神经性尿频的诊断
  必须排除以下情况才能诊断神经性尿频:
  ①尿道局部及季节因素:如尿频但每次尿量不多,尿时无痛苦表情,也无其他症状,首先要考虑局部因素,如尿道口发炎,包皮过长,或蛲虫刺激阴部等。此外,季节因素,冬季多尿是正常现象。 
       ②饮食性多尿:如尿频同时每次尿量多,而无其他表现时,首先要注意是否喝水太多,尤其是喜欢糖水的小儿多发生。
      ③泌尿道炎症;如尿频、尿急、尿痛或伴发热,应考虑有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尿检查可见脓细胞或大量白细胞,严重时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需抗菌素治疗。
      ④特殊疾病:如尿频伴尿量多,同时有口渴多饮、多食、消瘦的情况,应注意检查尿液,如尿内含糖则应考虑糖尿病,如尿内无糖而比重低则应想到尿崩症。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