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手抖是啥病引起?

2018年08月22日 994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编者按】我一直想让公众了解手抖这种常见症状和相关疾病的一些知识,就给我科的一位实习生安排了本期原创微文活动。今天,该文与大家见面了,总体基本达到了我的要求,希望能给您带来收获。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李锐

  震颤,俗称抖动,是一种节律性、交替性摆动动作,由肌肉收缩与松弛的重复性动作所造成。医生如何根据不同的震颤特征去判断患者到底是什么病因所引起呢?这要从这些不同的震颤类型说起:

  意向性震颤

  指在主动运动时发生的震颤。其特点是在有目的运动中或将要达到目标时最为明显,例如:我们用手指我们的鼻子、按按钮的时候,吃饭时用筷子夹菜,发现手不由自主的抖动,此病多由于小脑、脑桥受到损伤。损伤病因多种多样,例如,脑缺血、肿瘤、多发性硬化,继发性退化等导致小脑不同程度的损害。意向性震颤可以不伴肌张力的减低,只在肢体运动时才出现。

  姿势性震颤

  是指身体的某些部分在保持某种受力姿势时出现,而在运动及休息时消失。偶尔也可能在动作时略为明显,但大多在固定某一姿势时最为明显,是震颤中最复杂的一类疾病。比如:坐着的情况下双手平举时发生手臂的震颤、站立时整个躯干不断象弹簧一样震颤等。根据病因分为:特发性震颤、扑翼样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的震颤、药物性震颤、生理性震颤等。

  1)特发性震颤:

  在震颤中占比例最多,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某个不协调的姿势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特发性震颤病因并不清楚,多半有家族遗传,如直系亲属也伴有同样的症状,易与其他疾病产生的震颤混淆。

  2)扑翼样震颤

  是由于既有基底节病变又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而引起。此种震颤粗大,节律稍慢,通常呈对称性,累及上肢及下肢,肌张力高低可变。当病人平伸手指及手腕时,手腕突然弯曲,然后又迅速伸直,加上震颤多动,类似鸟的翅膀在扇动,故称扑翼样震颤。多见于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肝昏迷以及尿毒症等;也见于呼吸衰竭时肺性脑病。

  3)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的震颤

  主要原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的症状,双手平伸时有细微震颤,伸舌可见舌细微震颤,多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临床表现,例如身体消瘦、心率快、烦躁易怒、饮食量增多、眼球突出等症状和体征。

  4)药物性震颤

  主要是由于服用一些药物一段时间后出现,例如:抗焦虑、精神病的药物(许多药物如黛力新、帕罗西汀、舍曲林、利培酮等)和一部分降血压(复方降压胶囊)的药物,这种震颤多在停用这些药物后一段时间内手抖缓解。

  5)生理性震颤

  这种震颤表现为小振幅的抖动,不影响日常生活,多在焦虑、生气、紧张、激动、乏力等精神状态下引起,平静手抖缓解。“气得发抖”就是这种情况。

  静止性震颤

  是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简单的理解,就好像两组肌肉打架一样,而且实力相当,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也可见于下颌、唇和四肢等,抖动有以上特点的时,多提示是帕金森病,此震颤一般进展比较快,而且多伴有肌张力的增高和运动的迟缓,例如走路的时候、转身的时候相对正常人比较缓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