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肠道菌群与益生菌

2019年08月27日 89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年来,随着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及疾病的关系受到热点关注。胃肠道常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其拥有一套自主神经系统,可独立发挥搅拌食物、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等功能,且与大脑相互联合和影响,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胃肠道具备体内最大的细菌库,参与人体的免疫调节保护功能。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和平相处,互惠互利。肠道菌群正常形成及维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对人体健康、抗衰老和防治疾病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也会通过肠—脑轴影响人们的情绪与行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王永志

        益生菌即许多人所称的“友好细菌”或“有益细菌”。目前,在我国已有20多种益生菌制剂被批准用于临床,其适应证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及儿童腹泻病。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肝胆疾病、乳糖不耐受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中也作为辅助用药推荐使用。此外,老年人、儿童、免疫力低下及长期缺乏运动、经常出差或旅行、生活饮食不规律等亚健康人群和抗生素长期使用者也可服用益生菌。有些益生菌还被发现能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有实验研究了一些益生菌与特应性湿疹和肝硬化并发症的关系。虽然有一些研究证据显示益生菌可以降低胆固醇,但尚不确定。

        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暗示,肠道微生物在抑郁症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认知行为表现,生理生化异常例如脑5-HT水平降低、皮质醇水平增加、慢性炎症,以及菌群改变,益生菌都可以产生影响。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行为生物学研究组十几年来一直关注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他们通过大鼠慢性束缚应激模型新近发现,慢性束缚应激引起了大鼠肠道菌群的改变,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增加,记忆受损,同时伴随有类似于抑郁症的生理生化异常表现。而当研究人员为这些大鼠补充瑞士乳杆菌NS8,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焦虑、抑郁和记忆,还能调节生理生化指标,整体效果优于常用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这个结果也暗示着,补充益生菌可能是治疗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潜在有效方法。

        如何选择优质益生菌

        在临床应用中,益生菌制剂所含菌种及其数量都是影响其临床疗效的因素,根据世界胃肠道组织(WGO)、国际益生菌与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美国营养协会等多个机构发布的指南、共识及文献证据,在临床应用中选择优质益生菌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参考标准,以提高临床疗效。

        菌株活性  WGO、ISAPP、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等发布的益生菌使用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均提出菌株活性是益生菌产品所必需的最低标准。此外,益生菌还需经得起胃液、胆汁和胰酶的消化,在经消化道到达肠道后仍维持活性。

        足够数量  剂量依赖性是益生菌制剂作用的特点之一。益生菌到达肠道前会经过胃酸、胆汁等的消化,大量损耗,到达肠道的并具有活性的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即“漏斗效应”。因此,选择高浓度活菌产品以保证益生菌在肠道维持足够数量也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多项研究表明,高菌量益生菌较低菌量益生菌可更好地缓解多种肠道不适症状。

        多菌株优于单菌株  共识指出,不同益生菌菌株所执行的功能不同,单一使用一种菌株效果有限。多菌株益生菌制剂中的各菌株可引发“协同效应”,这使得菌株生存能力增强,发挥更稳定有效的作用。查普曼(Chapman)等的一项荟萃分析则对以8菌株制剂VSL#3为代表的多菌株益生菌是否比单一菌株益生菌更有效进行了探索,其结果表明,多菌株益生菌对改善肠道功能、免疫功能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等有良好的效果。有16项研究对比了多菌株益生菌与其包含单一菌株的治疗效果,其中有75%示多菌株益生菌较单一菌株更加有效。

        虽然益生菌制剂在预防或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前景光明。然而,大多数研究规模较小,并且许多有严重的方法学局限,因此难以就其疗效作出明确结论,尤其是同已证实的疗法相比较时。此外,由于市售各种益生菌制剂的成分、剂量和生物活性有很大差异,对一种制剂的研究结果不能适用于所有益生菌制剂。最后,患者的花费可能相当大,在美国这类制剂均未经FDA批准,而且大多数制剂都无法由保险公司报销。人们对益生菌的热衷度不断增加,已超过了科学证据所示的益处程度。尚需进行设计良好的大型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以明确特定益生菌对各类明确界定的患者群体的作用。

        决定是否使用益生菌主要取决于:预期获益程度、可选择的替代方法、现有数据有多明确地显示其有益、成本和患者意愿。目前,尚无哪种益生菌策略被认为可作为上述任何疾病的标准治疗或一线治疗。

        后记:随着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被重点关注以来,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在肠内外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在未来,随着我们对肠道微生态环境及疾病的进一步认识与发现,基于肠道微生态的治疗将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