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股骨颈骨折,肿么办?

2016年01月10日 110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因跌倒受伤就医的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多,而股骨颈骨折又是跌倒的老年人或者其他受到外伤的患者的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率日渐增高,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因股骨颈骨折患者卧床不起而造成巨大家庭负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至今,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及转归等多方面仍遗留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股骨颈骨折的定义

       股骨颈骨折系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各个年龄段均可见,以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

片子的右侧(病人的左侧)有股骨颈骨折。

高危人员

       造成患者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另外,因中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致伤。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劳骨折。

临床表现

       1.症状

       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或中青年人严重外伤后髋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有些微小骨折可能早期没有临床症状,怀疑有此类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行CT复查是有必要的。

       2.体征

       (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如图所示。

       (2)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腿外侧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中点下放常有压痛。

       (3)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明显肿胀。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会发现患肢变短。

治疗

       1. 保守治疗:

       对于老年病人,因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等原因无法手术治疗,可选择保守治疗。患者患肢制动,穿戴钉子鞋保持患肢功能位,手法复位,以期骨折断端缓慢的自行愈合。但选择保守治疗长期卧床会因此出现许多严重并发症,最终骨折可能仍难以愈合,患者无法下地活动长期卧床而造成肺部感染、压疮、静脉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废用性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严重时危机生命。

       2.人工关节置换换术:

       中老年病人,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手术创伤不大,术后患者能早期下地活动和功能锻炼(一般手术以后第三天),基本保留整个髋关节功能,术后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老年患者尽快从伤病中恢复,有效避免了保守治疗的并发症发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但年轻患者必须面对因假体使用寿命不足(20-30年)而再次手术的问题。

       3.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

       股骨颈骨折的另一个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内固定,适用于中青年患者。只要有满意复位,用内固定器材固定骨折断端,大多数内固定方法均可获得80%~90%的愈合率,不愈合病例日后需手术处理亦仅5%~10%,但此法仍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有约1/3的病例需再次手术治疗或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该法早期无创伤复位,合理多枚钉固定,有利于早期康复,但不能早期下地,一般建议术后2-3月骨折愈合以后才能负重。

预防

       老年高危人群应注意预防跌倒外伤,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保持骨质健康,中青年人应避免严重外伤,遇到危险要有自我保护以避免骨折的发生。

武汉协和骨科叶树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