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缓解心理饱和提高学习效率

2020年09月23日 797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小博士论坛:
  人长时间地重复某活动达到一定极限时就产生了厌倦感,导致心理饱和。做一切与情绪有关的工作都可能产生心理饱和现象,学习也如此。心理饱和是指当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时,便会对所做的事产生极大的厌烦,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的一种心理现象。长时间地做同一种事情效率自然会降低,因此心理饱和现象的影响多为负面的,特别是给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如何缓解心理饱和现象呢?
  1.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使大脑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必要条件。因剥夺睡眠而得来的学习虽有一时之效,但会使大脑过度疲劳,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感,导致心理饱和。
  2.在复习阶段应学会合理地安排各种任务,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身心状况不断变化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避免重复性学习时间过长带来的心理饱和。长时间学习一种内容最容易疲倦,最好是没等疲劳就换另一种学习内容,因为变换学习对象也是一种休息。学习内容可以跨科变换,也可以同科变换如学外语时听说读写交替进行。
  3.缩短单项学习活动的时间,每一科目的学习时间也不要过长,如果自己感到疲倦了最好马上休息。在学习中途也应多增加几次休息,一般来说,一小时内应有一次约十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第四,如果确实出现心理饱和,不妨先放下学习,活动一下身体或远眺片刻,或与别人说说话,分散一下紧张的情绪,这样就可以减轻心理饱和带来的精神压力。
  最重要的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青少年有充分的时间来调节紧张的学习。另外,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避免学生学习的单调性。学生不要在书桌上摆太多的书,这种看似方便的做法实际上会给人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很容易导致心理饱和。
  其实做任何工作都可能产生“心理饱和”,关键就在于自己要有心理准备和预防、缓解措施,不要因为出现心理饱和而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青春期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