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

2018年02月02日 105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源于胎盘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葡萄胎属良性病变,其余的则属恶性病变,又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

侵蚀性葡萄胎: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局部,少数转移至子宫外者。侵蚀性葡萄胎来自良性葡萄胎,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等恶性肿瘤行为,但恶性程度不高。肌层内的葡萄胎组织继续发展,可以穿透子宫壁,并扩展进入阔韧带或腹腔,少数病例(4%)随血运转移至远处,主要是肺和阴道。预后较好。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多数继发于葡萄胎,也可发生于流产、足月分娩和异位妊娠后。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也可发生于绝经后,这是因为滋养细胞隐伏在非增值状态多年,以后因某种因素刺激变为活跃。
妊娠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主要经血行播散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80%),其次为阴道(30%)、脑(10%)和肝(10%)。在应用有效化疗药物之前,死亡率高达90%以上。如今因为诊断技术和化疗的进展,绒癌患者的预后已得到极大改善。

多数侵蚀性葡萄胎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绒癌发病距前次妊娠时间长短不一,继发于葡萄胎的绒癌多在葡萄胎排出后一年以上发病,而继发于流产和足月产的绒癌约半数在一年内发病。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在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等方面基本相同

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原发灶最常用的方法
病灶区早期改变为宫壁见棉团状强回声团,形态不规则,有的强光团中的部分呈弱回声。宫腔无内容物者,宫壁见散在粗大强反射光点。
疾病晚期病灶,可见子宫增大、不规则,宫壁有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弱反射区或暗区,暗区或孤立或相互沟通,形如“沼泽地”,无明显界限。
病灶部位若经手术对照,B超所见的弱回声及暗区为宫壁的病灶坏死组织及出血,声像图所见的宫壁粗大光点为扩张血管回声,棉团状光团为浸润灶,但尚未发生坏死。

另:对非葡萄糖后滋养细胞肿瘤,目前尚无明确的HCG诊断标准。一般认为,足月产、流产和异位妊娠后HCG多在4周左右转为阴性,若超过4周血清HCG仍持续高水平,或一度下降后又上升,在除外妊娠物残留或再次妊娠后,应考虑滋养细胞肿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