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儿童夜间遗尿症病因有哪些

2017年12月20日 1374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儿童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目前对于其界定年龄和发生频率国内外及不同学科间仍存在争议。根据国际儿童尿控协会于2006年制定的定义: 夜间遗尿症为年龄>5岁,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至少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在一些儿科学指南中 其界定年龄为3岁。现已将夜间尿失禁(nocturnal incontinence)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夜间尿床 (bedwetting)统称为夜间遗尿症,其又分为单症状 夜间遗尿症和复合症状夜间遗尿症。


1.单症状夜间遗尿症(monosymptomatic nocturnal enuresis):仅有夜间遗尿而无合并其他下尿路症状。根据遗尿出现的特点,可进一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症。原发性遗尿症(primary enuresis):指症状自幼持续存在(无症状期不超过6个月)的遗尿症。继发性遗尿症(secondary enuresis):指曾有过至少6个月的无症状期而后再次发生的遗尿症。


2.复合症状夜间遗尿症(nonmonosymptomatic nocturnal enuresis):指除夜间遗尿症状外还合并下尿路症状或膀胱功能障碍,包括日间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或下尿路疼痛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夜间遗尿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被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

1、睡眠觉醒功能障碍:指在进入睡眠状态后, 膀胱充盈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唤醒患儿,患儿在非清醒的睡眠状态下排尿,为夜间遗尿症最重要的发病机制。“夜间尿意——觉醒”是一个随发育而逐 渐完善的生理过程,正常人在达到一定年龄后这一神经机制发育成熟,从而在有尿意后诱导大脑觉醒并起床排尿。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滞后,导致脑桥 排尿中枢和大脑皮质未能有效地参与排尿反射,使 “夜间尿意——觉醒”这一机制存在缺陷,从而出现患儿在睡眠状态下排尿的现象。


导致参与这一过程 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滞后的具体机制不详,主要有以下两种可能因素:①膀胱充盈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足,不能诱导觉醒;②睡眠过深,未能觉醒。


2、夜间多尿:部分遗尿症患儿的。肾脏在夜间产生大量的尿液,超过了最大膀胱容量。可能与夜间 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有关。


3、膀胱功能异常:主要是夜间逼尿肌过度兴奋所引起的膀胱容量减小,导致排尿次数多,而每次尿量少。


4、家族遗传:约62%的遗尿症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曾有过类似病史,说明本病可能有遗传倾向。


5、其他:糖尿病、抑郁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等也可能与遗尿症相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