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脂溢性皮炎的诊疗及注意事项

2017年08月16日 204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多见于成人和新生儿,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脂溢性皮炎是机体内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皮脂过多的排出而堆积在皮肤上,使堆积处皮肤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本病病程长,时轻时重,可继发脂溢性脱发、痤疮及酒渣鼻等病变。


病因与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物理气候因素、营养缺乏以及药物等的作用有关,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皮损主要出现在头皮、眉弓、鼻唇沟、面颊、耳后、上胸、肩胛间区、脐周、外阴和腹股沟等部位。初期表现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之后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界限比较清楚、略带黄色的暗红色斑片,其上覆盖油腻的鳞屑或痂皮。自觉轻度瘙痒。发生在躯干部的皮损常呈环状。

鉴别诊断

1.头面部银屑病

损害分散成片状,界限分明,鳞屑很厚,触之高低不平,重者损害可连成大片,扩展至前发际处,侵及前额数厘米。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即将鳞屑刮除,其下为一红色发亮的薄膜)及出血现象(即轻刮薄膜可出现散在小出血点),薄膜现象和出血现象是银屑病损害的重要特征。

2.玫瑰糠疹

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呈椭圆形斑疹,中央略带黄色,边缘微高隆起,呈淡红色,上覆白色糠秕样鳞屑。初起为单个损害,称为母斑;母斑渐大,直径可达25cm或更大,有时可有23个母斑同时出现,12个月后陆续出现较小的红斑,发生于躯干处,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不复发。

3.

损害边缘隆起而狭窄。界限清楚,有中央痊愈向周围扩展的环状损害。瘙痒明显,患者往往有手足甲癣的病史。

4.红斑性天疱疮

主要分布于面、颈、胸背正中部。开始在面部有对称形红斑,上覆鳞屑及结痂,颈后及胸背部红斑基础上有水疱出现,破裂后形成痂皮,尼氏征阳性。


治疗:主要针对去脂、杀菌、抗炎、止痒为主。

1.一般处理

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2.外用药

1)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炎症较重的皮损,可外涂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疗效好,但不宜久用,尤其是在面部。

2)抗菌药 外涂2%红霉素软膏或凝胶、5%甲硝唑霜或含1%氯霉素和0.1%地塞米松的霜剂。

3)硫化硒洗剂 具有杀真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还可减少皮脂分泌及皮脂中脂肪酸的含量。

4)巯氧吡啶锌洗剂 除外用于头皮外,还可用于其他部位,如面部、眉弓部和躯干部。不用于睑缘,以免刺激眼睛。把该药涂于患处,停12分钟后用清水洗去。每日外涂12次,当症状已获控制,改为每日1次即可,但必须坚持下去,以免复发。该洗头剂对表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抑制卵圆糠秕孢子菌生长。

3、内服药

可以系统规律性口服抗真菌药,抗生素药物。

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炎症性皮肤病该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皮肤油腻,又痒又红,有时还附有黄红色的鳞屑或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