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女性朋友们,您知道:浆液性乳腺炎吗?

2017年11月02日 963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导管扩张症,中医叫粉刺性乳痈,俗称导管炎,简称浆乳。浆乳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而是导管内的脂肪性物质堆积、外溢,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导致大量浆细胞浸润,故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反复发作,破溃后形成瘘管,可以继发细菌感染,长久不愈。所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炎症。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乳腺炎症,因其炎症周围组织里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而得其名。除此之外,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最常见的被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闭塞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及“慢性乳腺炎”等。该病是因乳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分泌功能紊乱,乳头和乳晕下大乳管内含脂质类分泌物积聚,引起乳管扩张,以后积聚物分解,产生的化学物质不断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有时炎症会急性发作而成为脓肿,所以脓液里常夹有豆腐渣样的东西,或粉渣样的物质,故又将其称为“粉刺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

根据本病的病理改变和病程经过,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

急性期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自发性或间隙性乳头溢液,只是在挤压时有分泌物溢出,溢液呈棕黄色或血性、脓性分泌物,此症状可持续多年。随着病情的发展,输乳管内脂性分泌物分解,刺激、侵蚀导管壁并渗出到导管外乳腺间质后,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此时临床上出现乳晕范围内皮肤红、肿、发热、触痛。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全身可有寒战、高热等表现。此急性炎症样症状不久即可消退。

亚急性期此期急性炎症已消退,在原有炎症改变的基础上,发生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在乳晕区内形成具有轻微疼痛及压痛的肿块。肿块边缘不清,似乳腺脓肿,肿块大小不一。穿刺肿物常可抽出脓汁。有时肿物自然溃破而形成脓瘘。脓肿溃破或切开后,经久不愈,或愈合后又重新有新的小脓肿形成,使炎症持续发展。

慢性期当病情反复发作后,可出现1个或多个边界不清的硬结,多位于乳晕范围内,扪之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粘连固着,与皮肤粘连则局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乳头回缩,重者乳腺变形。可见浆液性或血性溢液。腋窝淋巴结可扪及。临床上有时很难与乳癌相鉴别。本期病程长短不一,从数月到数年或更长。

以上临床表现不是所有病人都按其发展规律而出现,即其首发症状不一定是先出现乳头溢液或急性炎症表现,可能是先出现乳晕下肿块,在慢性期中可能出现经久不愈的乳晕旁瘘管。

该病可分为三型:1.乳房肿块型:最多见,质韧偏硬,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可有轻度触痛,持续时间长。2.乳头溢液型:溢液多为淡黄色浆液性,合并细菌感染可呈脓性,偶尔侵蚀到血管可见乳头血性溢液。溢液可以从一个或多个导管口挤出或溢出,常伴有微痛。3.混合型:乳房肿块并乳头溢液,可伴有乳晕区疼痛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病变侵及皮下淋巴管时,外观可见有橘皮样改变,此型易误诊为乳腺癌。

根据病程可分为三期,1.急性期:约2周,类似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房有红、肿、热、痛,乳腺内触及硬结,边界不清,有触痛;但一般无畏寒发热及血象升高。2.亚急性期:约3周,症状减轻,硬结缩小并与皮肤粘连。3.慢性期:经过反复发作后,上述症状消失,仅留下界限不清、质硬的肿块或表现为乳管瘘,

浆细胞性乳腺炎很少能自愈,缺乏特效药物可以治疗。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病灶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彻底的方法。
      

非手术治疗:1.中药制剂利用其独特的“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等传统中药治疗作用。
         

 2.三苯氧胺: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它有一定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体外他可以使外周淋巴细胞DNA合成抑制,并使抗体分泌细胞增加,但确切的免疫学效应机制上不清楚。

手术治疗:1.急性炎症肿块,有时可以合并细菌性感染,宜先行抗炎治疗及局部理疗,有利于急性炎症的控制,但不能治愈,待肿块缩小或皮肤肿胀消失后再行手术治疗。2.如果疾病早期,乳腺内还没有形成脓肿,仅表现为乳晕下导管扩张,管壁增厚,临床上乳头后能触及条索状增粗的乳管,有时合并乳头溢液,需把病变导管由乳头根部切断,连同部分乳腺组织作锥形切除。3.乳腺内有脓肿形成,经病理检查确诊后,将肿块连同周围部分乳腺组织局部切除之。当乳晕周围出现浅表的小脓肿时,切开(或自行破溃)后不易闭合或不断有新的小脓肿形成,可形成窦道或瘘管,应行窦道和病变组织全部切除。4.当乳腺内肿物较大,并与皮肤粘连或有多出窦道形成,经久不愈,可行单纯乳腺切除术。乳腺切除术只切除腺体组织,乳房外形仅较对侧有所减小,不会切除整个乳房,同时术后1年左右还可行再造重建,恢复您提拔美丽的乳房,同时能也能有效控制再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