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眼科常用中药临床应用.祛风清热药.5.菊花

2019年05月29日 846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⑸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凉。归经:肺、肝、胃经。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应用:

①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目赤、头痛等。常与菊花、连翘配伍。治疗风热初犯之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以及麻疹初期出现结膜炎者。如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甘草、桔梗、芦根)。治疗肺经风热之慢性结膜炎,若眼内干涩者,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

②用于疏风止痛,清利头目。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或巅顶痛,恶寒发热,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微黄,脉浮者。菊花茶调散《银海精微》(菊花、川芎、荆芥、细辛、甘草、防风、白芷、薄荷、羌活、僵蚕、蝉蜕)研为末。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茶清调服。

③用于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常与钩藤、羚羊角(山羊角代替)治疗高血压、高血压眼底病变,或开角型青光眼。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钩藤、桑叶、菊花、生白芍、茯神木、鲜生地、川贝母、竹茹、羚羊角(山羊角代替)、生甘草)。若眼底动脉硬化,可加丹参、茺蔚子,以活血化瘀;视网膜渗出或有出血,可加牡丹皮、女贞子、墨旱莲以凉血止血。

④用于明目退翳,常与蒺藜、蝉蜕同用治疗角膜炎、角膜云翳、角膜斑翳,如菊花散《和剂局方》:(白菊花、蒺藜、羌活、木贼、蝉蜕)。

⑤用于治疗肝肾阴虚阳亢之内障眼病。常与钩藤、丹参、怀牛膝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围绝经期综合征、视神经萎缩。如养肝熄风汤《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经验方》(菊花、钩藤、制何首乌、沙苑子、女贞子、墨旱莲、丹参、怀牛膝、白芍、炙甘草)。

⑥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常与熟地黄、枸杞配伍治疗干眼、老花眼、老年性白内障、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病变等。杞菊地黄丸《医级》(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治疗肝肾阴虚之干眼症,常加天花粉10g、麦冬10g、天门冬10g、石斛10g,以加强养阴生津之力;口干少津者,加五味子10g、玄参10g、沙参10g,以养阴生津;白睛隐隐淡红者,加地骨皮10g、桑白皮10g,以清热退赤;少寐口干者,加女贞子10g、墨旱莲10g,以滋阴养血;体弱气虚者,加党参10g、黄芪15g,以益气养阴。用于治疗能远怯近者,加何首乌10g、龙眼肉10g、肉苁蓉10g,以增滋养肝肾之功。治疗肝肾不足之视疲劳,常用杞菊地黄丸合柴葛解肌汤(柴胡10g,葛根15g,黄芩10g,赤芍10g,甘草5g,知母1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贝母10g);眼干涩者,加北沙参10g、麦冬10g,以益气养阴。用于治疗肝肾亏损之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常加郁金10g、鸡内金5g、炒谷芽10g、焦山楂10g,以行气活血。用于治疗肝肾不足之共同性内斜视,气虚体弱者,加党参10g、黄芪10g、黄精10g,以益气养阴。用于治疗远视者,加何首乌10g、龙眼肉5g、肉苁蓉10g,以滋阴补血。若眼胀痛者,加石决明10g、磁石10g,以平肝潜阳;眼睑下坠不能久视者,为脾气不足,加党参10g、黄芪10g,以补脾益气;眉骨疼痛者,加川芎10g、白芷10g,以活血止痛。

⑦用于治疗肝肾两亏所致迎风冷泪,飞蚊幻视,视物昏花等症。常与枸杞、肉苁蓉配伍治疗泪道功能不全、玻璃体混浊。菊睛丸《原机启微》(枸杞子、肉苁蓉、巴戟天、甘菊花、五味子)。

⑧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视物昏暗,视近眼胀痛,易疲劳。常与生地黄、天冬、枳壳配伍为丸治疗老视、远视、散光、视疲劳。地芝丸《东垣试效方》)(生地黄、天冬、枳壳、甘菊花)。

⑨枸杞子5g,白菊花2g。制法:同时放入较大的有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可开始饮用。可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应用注意事项:素体虚寒、食少腹泻者,宜小剂量。

用法·用量:9~15g,大剂量可用至100g。外用:煎水浸洗。实证用白菊花,虚证用黄菊花,清热解毒用野菊。(林通国.中药学·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