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发烧真会烧坏脑子吗?

2017年10月30日 11363人阅读

外敌来袭就会发烧  

发热是人体的自然防御措施,是否发热取决于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正常情况下体温是36.5℃左右,当外敌来袭,体内释放前列腺素等物质,影响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则出现发热。高热时会伴有一过性精神差、胡言乱语、迷糊等表现。

  

“坏脑子”的真正原因是脑炎  

“发烧烧坏脑子”是指发烧很严重以至于发烧后出现痴呆傻等智力减退,或者发烧后出现失聪、失明、瘫痪等残疾。发烧很常见,但是高热、伴有意识障碍时就要警惕是否可能“烧坏脑子”。高热、意识障碍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儿童脑炎。脑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这是本质也是原因;发热是感染的一个症状,这是标也是结果。因此“坏脑子”的真正原因是脑炎。根据造成脑炎的原因不同,脑炎分为病脑、化脑、乙脑、流脑以及结脑和隐脑等。

  

小儿病毒性脑炎最常见  

小儿病毒性脑炎(virus encephalitis)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是小儿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感染为首要病因,多见于3~6 岁儿童,四季均可发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精神差等。根据病毒累及的部位分为病毒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也各有特点。病毒性脑膜炎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患儿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可有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病毒性脑炎,起病急,发热,反复惊厥,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重症病毒性脑炎进展迅速,有一定致死率,幸存者可能遗留瘫痪、智力障碍、精神异常、失语、发育倒退、癫痫等后遗症。值得一提的是手足口病并发的脑炎。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体EV71、柯萨奇病毒,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相对较重,容易发展为脑炎。注射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研究显示疫苗接种后2年仍有保护作用。该疫苗2016年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016年开始接种,目前国内仅有部分城市有该疫苗。

  

化脓性脑膜炎四季均可发病  

化脓性脑膜炎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例如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等,部分患者可累及脑实质。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呕吐、颈项强直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少数患者会有失聪、智力倒退、语言障碍等遗留后遗症出现。该病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5岁以下儿童多见,1岁以下婴幼儿为高发人群。化脓性脑膜炎重在预防,注射疫苗可有效降低发病率。通过脑脊液检测可确诊,典型者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升高,呈米泔水样混浊,白细胞总数≥1000×106/L。皮肤瘀斑涂片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该办法简便可行。治疗首选覆盖上述三种病原体的抗生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必要时可联合万古霉素。以达到24h内抗生素透过血脑屏障、快速灭菌。

  

乙型脑炎主要累及脑实质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又称日本脑炎,主要累及脑实质,病原体是乙型脑炎病毒。本病人畜共患,传染源是人与动物,如猪、牛、鸡、鸭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主要流行于6-9月,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脑脊液改变不具有特征性,脑脊液抗乙脑病毒IgM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乙脑同样会遗留后遗症。接种乙脑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根本措施,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岁以内最高发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瘀斑瘀点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会出现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带菌者及患者是主要传染源。6个月至2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目前该菌对青霉素已耐药,临床上选用头孢三代治疗。

  

此外,儿童尚有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此二者起病相对缓慢,多见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脑炎起病急,症状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充分预防,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改善预后的关键。《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接种疫苗是预防脑炎的首要措施。饭前便后规范洗手、公共场合戴口罩、外出后清洗鼻腔口腔等方法有效阻断疾病传播。洗手可减少70%的疾病发生。脑炎虽然凶险但是不必恐慌,血脑屏障能有效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此外,锻炼身体、保证睡眠、健康饮食等方式也能提高孩子免疫力。当患儿表现出发热、意识障碍时,应及时就诊,充分配合治疗,以提高脑炎患儿救治率。

  

预防脑炎侵害有效防治才安心  

脑炎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防治脑炎应做到以下三点:

  

1、保护易感人群--3~6 岁儿童多易感,注射疫苗提高免疫力;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勤洗手。流行季节减少外出,清洗口鼻,减少感染;

  

3、早识别早治疗,发热伴意识障碍,警惕脑炎,尽快住院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