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青少年、中青年朋友膝关节疼痛的常见病因:髌股关节痛

2021年05月27日 985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髌股关节痛是很常见的膝关节疼痛来源,它并非由膝关节内外的肌腱、韧带、半月板、软骨或骨等结构性损伤引起;常常在起蹲、跑跳、长时间坐着、上下楼梯、或其它涉及膝盖反复弯曲的活动时出现或加重疼痛。以往多称为“膝前痛”“跑步膝”“髌股软骨软化”“髌股关节病”“特发性膝前痛”,也有人称之为“髌股疼痛综合征”。


 临床表现特点:

1、疼痛常位于膝关节前方、髌骨后方,或髌骨周围;

2、疼痛多呈弥散性、位点不确切;

3、膝关节多无显红肿、发热,无屈伸活动受限;

4、疼痛不适多在朋友们从事与髌股关节负荷增加相关的活动时出现或加重,比如:屈膝久坐、频繁上下楼梯、蹲、跪、跑步、跳跃等活动(久坐、久站、爬山爬楼、深蹲锻炼、长跑、跳绳等)。

5、可发生于各类人群,更常于那些活动量较多的朋友,包括青少年、中青年,女性更多见;有时,也会影响到那些平日伏案工作、活动少而突然增加运动量之后的朋友。

 

发病因素:

导致髌股关节痛的因素是复杂多方面的,包括:

1、膝关节局部解剖异常与肌力不平衡:髌骨轨迹异常、高/低位髌骨、韧带松弛髌骨活动度过多;肌力不平衡,股四头肌力弱,外侧的髂胫束、后方的腘绳肌与腓肠肌紧张等。

2、下肢力学结构与肌力异常(图):下肢力线异常(内翻、外翻、旋转)、髋关节周围肌力弱、足外翻(旋前)等。

3、运动锻炼方式不合理:过多的涉及到髌股关节负荷增加的运动,频率高、强度大,运动后恢复时间不足;运动量突然增加。

 

髌股关节痛的Scott F. Dye理论

我总结了Scott F. Dye教授提出的“关节功能界限(envelope of function)”理论来帮助病友们理解髌股关节痛,并为后续的康复提供基础,供朋友们参阅:

1、每个人的膝关节可以安全的承受一定范围的负荷强度和频率,这些一定强度与频率的负荷,维持关节处于稳态;

2、如果关节所承受的负荷的强度和频率持续低于生理水平,将导致关节废用;

3、如果关节所承受的负荷的强度和频率超过功能界限,则属于过度使用,将产生关节稳态丢失、关节疼痛,或进一步产生关节的结构性损伤;

4、关节受伤后,功能界限下降,需要一定的时间、合理的休息与康复,逐步恢复功能界限;

5、普通人群、业余运动员、职业运动员可以通过合理的逐步的锻炼来提高关节的功能界限,提高关节的运动能力。

 

误区澄清

1、髌股关节痛是一个临床诊断,对于大多数髌股关节痛的朋友,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或MR检查,不会有明确的关节内结构性损伤的表现。

2、有时,可能会合并髌骨软骨软化,但是,髌骨软骨软化并非髌股关节痛(膝前痛)的原因;对于合并髌骨软骨软化的朋友,通过保守康复治疗后髌股关节痛会逐步消失,而髌骨软骨软化会持续存在。


治疗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髌股关节痛的朋友,通过综合的保守康复治疗可以逐步恢复。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1、注意休息,日常生活中避免所有可能引发疼痛的活动方式,进行无痛负荷下关节活动,避免干扰关节内神经末梢,以免“火上加油”,导致关节疼痛迁延不愈。调整日常活动方式与水平在关节功能承受范围内,这样才可以尽快的恢复至关节稳态。对于那些病史很长的朋友,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康复,但是总会有逐步改善的。

2、药物治疗:疼痛症状明显时,借助于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来协同“灭火”,可以口服、也可局部外用;关节内注射激素类药物,能够消炎镇痛,短期是有效的。

3、运动疗法的联合应用是防治髌股关节痛主要手段。

在无痛状态下,进行膝关节与髋部肌肉锻炼,能够加强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疼痛;要坚持6周-12周。

(1)股四头肌力锻炼,增强髌股关节稳定性。可以采用仰卧/坐位直腿抬高训练,也可以采用负重位小角度屈膝静蹲训练。

(2)髋外展、外旋、后伸肌力训练,对抗髋关节内收、内旋力矩,稳定下肢与关节力线。

 

(3)关节周围肌肉软组织拉伸训练,股四头肌、腘绳肌、髂胫束、腓肠肌,提高关节柔韧性,改善髌股关节的静态应力。

4、一些辅助方法,比如髌骨扎贴、足矫形垫等,可以短期应用改善疼痛,其长期效果并不明显;各种髌股关节支具并不推荐。

5、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病友,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6月-1年),同时检查发现有关节结构异常者,可以尝试通过手术来修复矫正,优化髌股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基础。

愿您能够早日健步如飞!


致谢:本文部分图片引自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教程 Essentials of Musculoskeletal Care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