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误区解读」理性追求保肛手术

2020年10月19日 828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专家简介:王志刚,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外科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中山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擅长肠癌腔镜和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各类复杂肠癌如局部晚期、超低位、复发肠癌的手术治疗。在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也有丰富经验。

低位直肠癌手术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改道,即在切除直肠癌同时切除肛门,病人术后经腹部假肛排便;其次是腹部和会阴部巨大创伤带给患者的近远期痛苦。如何减少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创伤、提高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从而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结直肠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

手术的微创化是21世纪外科学发展的方向,我院胃肠专业组医生联手攻关,不断探索,结合国内外手术器械的特点和国内直肠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对腹腔镜下段直肠癌切除、低位和超低位盆内吻合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进,使之更贴近我国国情,大大降低了手术成本,提高了疗效。

实践表明,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低位和超低位吻合DST保肛的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恢复快。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在扎实腹腔镜外科实践基础上开展此项手术是安全有效的,给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福音,拓宽了微创外科的手术领域,加速了我省微创外科发展的进程。

但是,笔者此处想要强调的是,保肛虽好,但不可一刀切,需要个体化分析并量身定制手术方案。外科医生和病人对保肛的理解需要更多的理性。我们团队开展各类低位和超低位保肛手术多年,应用腹腔镜和TEM(经肛腔镜)等先进设备,改良和杂交诸多术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但也有体会,对部分患者,盲目追求保肛,效果适得其反。比如,高龄患者,原本肛门括约肌松弛,保肛后大便失禁。还有少数超低位保肛患者排便困难。

如何术前做出理性的评估呢?需要非常专业的结直肠外科医生综合评估,包括病人年龄、性别、括约肌紧张度、术前控便功能、肥胖程度、肿瘤部位、性质和侵犯程度、影像学分期、术前治疗反应、营养状态、术后复发风险、吻合口漏的风险、患者意愿等等。一个失败的保肛手术,生活质量远比腹壁结肠造口来得差。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有些病人可能夸大了造口的痛苦,其实,现在的造口技术、材料和护理有了很大进步,很多造口病人经过一段适应期以后,可以获得很好的生活质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