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大伯咳嗽三四年看不好 原因竟和胃酸反流有关

2016年09月16日 1153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肥胖、酗酒、爱吃夜宵的人更容易得这毛病

       今年57岁的张大伯反酸恶心七八年,经常刚吃完东西就呕吐,吃了各种胃药也没见效。陈大伯今年也是年近六旬,近三四年来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看过很多医生,都束手无策。最近,经过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主任医师王知非诊断,他俩得的其实是同一种病,叫做胃食管反流病。

多年咳嗽居然与胃有关

       最近七八年,龙游的张大伯都在为他反复难愈的胃病烦恼,他经常感觉喉咙很难受,吃了东西会呕吐,尤其是不能吃难消化的糯米食物,一吃就吐。这几年来,他看遍了当地的消化内科,医生检查说是胃糜烂,可他吃遍了各种胃药,效果并不明显。为此,他很苦恼,生活质量也大受影响。

       相比之下,陈大伯的毛病就更蹊跷了。三四年前,他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经常一句话没说完就要咳几下,还经常咳出黄色痰液。医生诊断是咽炎,开了消炎药。之后,炎症是控制住了,可陈大伯的咳嗽依然止不住,有医生诊断他是过敏性哮喘,给他开了治哮喘的药,效果仍不明显。这几年来,张先生跑了不少医院,但对哮喘均束手无策。

       前段时间,两人都找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主任医师王知非,根据“食管24小时pH监测”等检测,两人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拿到诊断报告时,陈大伯还觉得很纳闷,自己明明是咳嗽,怎么变成“胃病”了?接下来的治疗打消了他的疑问,在接受了微创胃底折叠手术之后,两位大伯的毛病立马“不药而愈”。

七成患者首诊找错科室

       “胃食管反流”究竟是个什么毛病?王知非主任医师说,食物摄入人体后,要经过食道、胃、肠道等消化道,为了防止“逆流”,消化管道存在多道单向“闸门”,如上食管括约肌、下食管括约肌等,这些“闸门”控制着食物“向下”而不准“逆上”。如果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内容物就会反流至食道,胃酸具有强酸性,一旦进入食管、咽喉、气管,这些地方没有胃黏膜作为屏障,就会受胃酸刺激产生损伤。

       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但有时还表现为慢性咳嗽、声音嘶哑、胸痛、哮喘、过敏性鼻炎、咽部不适等消化道外症状。国内有医院对一千余名胃食管反流病人的症状进行统计,发现约75%的病人症状非典型,表现为咳嗽、哮喘、声音嘶哑、胸痛等。也正因为如此,约七成病人首诊容易找错科室,很多去了呼吸内科、耳鼻咽喉科等,很容易被误诊。

       为了让这些患者更好地得到诊断,日前,浙江省人民医院成立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中心,食管反流病门诊时间为每周四上午,由肝胆胰微创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医生联合诊治。王知非主任医师说,目前,对付食管反流病,药物治疗以抗酸药为主,如果药物控制不理想或无法耐受长期服药,也可以考虑做胃底折叠术,这是一个微创手术,术后二三天便可出院。

少吃多餐保持合理体重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亲朋好友聚会,此时免不了大快朵颐、开怀畅饮,但此时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季。临床上,王知非发现,有几类人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人群——

       一、肥胖人士,这可能与肥胖导致腹内压升高有关系;

       二、喜欢吃夜宵的人,尤其是夜宵吃得饱饱的,然后立马躺倒就睡;

       三、经常酗酒的人,不少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曾经发生过酗酒后剧烈呕吐的情况。

       所以,预防胃食管反流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还是蛮重要的。首先,肥胖者应该减重;其次,养成少吃多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睡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必要时可以将床头抬高10厘米;再次,避免在生活中长久保持增加腹压的各种动作和姿势,包括穿紧身衣及束紧腰带。另外,还应该戒烟戒酒,少食辛辣食物、巧克力和咖啡等,适当锻炼身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