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丁卡因粘膜表面麻醉毒性反应的防治

2019年01月14日 520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丁卡因粘膜表面麻醉毒性反应的防治……王军 刘培法(66)
文章已被阅读 5350 次 添加时间:2003/05/08 03:35pm 添加者:山东麻醉论坛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青春期保健/少儿女科孔美荣
《中国麻醉与镇痛》杂志 2000-01-66 

笔者近遇1例声带息肉摘除患者,在施行丁卡因粘膜表面麻醉时出现中毒反应,现结合文献资料,对丁卡因药理学基础、中毒反应临床表现、抢救及预防措施讨论如下。 

1  病例报告?某男,24岁,因持续性声音嘶哑8月,以右声带息肉入院。查体无异常。在表面麻醉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第1次咽喉部喷雾1%丁卡因时,病人紧张、恐惧、恶心,历经5 min后平稳;第2次喷雾咽喉时丁卡因用量加大,嘱病人勿吞咽或吐出,安慰病人不要紧张,数分钟后病人诉心慌、胸闷、视物模糊,随之口唇、面部紫绀,意识不清,急查BP160/110 mmHg、HR 136 bpm、Rf 30 tpm、SpO2 92%,即予静脉注射安定10 mg、地塞米松10 mg,吸氧、输液和利尿等治疗,2 h后病人转为正常。 

2  讨论 

丁卡因的渗透力强,喷雾粘膜表面麻醉时吸收速度快,用药后1~3 min即显效,5~7 min达高峰,作用持续2~3 h。其吸收速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与喷雾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本例用偏大剂量的丁卡因喷雾在呼吸道粘膜,吸收速率超过单位时间内中毒阈值,因此发生了严重中毒反应。另外,丁卡因产品的纯度不够,也明显影响其药效,毒性增大。因此,笼统认为丁卡因粘膜表面麻醉的极量为60 mg,不够恰当,尚需作个别考虑,尽可能使用最小有效剂量。 

丁卡因严重全身毒性反应的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突然意识消失、呼吸停止、进而循环衰竭。如果中毒较轻,早期可出现短暂的中枢兴奋症状,如紧张、躁动不安、头昏、心慌气短、视物模糊、语言不清;若处理不及时,可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而导致神志消失、惊厥,继之心跳、呼吸骤停。本例为中度中毒,经及时处理预后尚可。 

对丁卡因中毒反应的预防,主要在于谨慎用药:①丁卡因的毒性为普鲁卡因的16倍,不宜局部浸润,禁忌静注,用于粘膜表面麻醉,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浓度。鼻、咽喉、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可用1%~2%溶液,一次极量应以限制在40 mg以内为安全;②在丁卡因药液中加用1:20万肾上腺素,取其收缩粘膜血管作用可延缓局麻药吸收速度,有助于预防中毒;③术前药应用适量巴比妥类,有预防或减轻中毒反应的功效;④随时警惕有发生丁卡因中毒反应的可能。一旦发生中毒应及时治疗,包括①立即停药,维持呼吸、循环功能;②面罩加压吸氧,除供氧外,尚有加快解毒的效应;③静注安定5~10 mg或硫喷妥钠50~100 mg,以控制惊厥,严重者静注琥珀胆碱1 mg/kg后,施行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