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有关中医“治未病”思想

2020年09月09日 819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中医学“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愈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余惠平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提出“上医治未病”。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灵枢·逆顺》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难经》中“治未病”思想突出体现在既病防变的控制方面。如《难经·七十七难》曰:“所谓治未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勿令得受肝之邪。”张仲景虽未明确提出“未病”和“治未病”概念,然十分重视治未病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将其体现于《金匮要略》一书中,所涉范围包括养生防病、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5个方面。

现代临床各科“治未病”思想应用愈发广泛,如“冬病夏治”敷贴治疗哮喘等。所以“治未病”的研究是近年来医学界尤其是中医界的热点。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