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有关短肠综合征的问与答

2015年04月06日 1009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什么是短肠综合征?

  短肠综合征往往因广泛肠道切除而引起。另一种原因见于因病态肥胖而行空回肠分流术。吸收表面不足导致热量摄入不足;维生素B12以及其他维生素吸收不良,继之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并伴有神经缺陷。严重的钙和镁缺乏会导致脑病、手足搐搦、抽搐。碳水化合物能通过小肠被结肠细菌酵解为左旋和右旋乳酸。由于后者进入血液后不能进一步代谢,故引起的右旋乳酸性酸中毒会引起兴奋过敏,奇特的神经功能障碍或症状明显的脑病状态.胃肠道丢失电解质会引起低钾血症,肠道外营养会引起低磷血症,从而导致肌肉麻痹。

2、短肠综合征有何症状表现? 

  短肠综合征:严重的水样腹泻是最初的症状。严重时每天排出量可达5~10L,导致进行性脱水、血容量降低,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数日后腹泻趋于减少,生命体征等渐趋稳定,但体重持续减轻、疲软乏力,肌萎缩,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各种营养障碍征象出现。钙、镁缺乏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和手足抽搐,长期缺乏可引起骨质稀疏和软骨病。有的病人可出现草酸钙泌尿系结石。 

3、导致短肠综合征的病因有哪些?

  引起短肠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是肠系膜血管性疾病(栓塞或血栓形成)、肠扭转、Crohn病、创伤及肠梗阻反复多次手术。

4、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有哪些? 

       急性期:

     ①术后最初几天,根据生命体征(血压、脉率、呼吸率)、动脉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测定结果,确定静脉补充晶、胶体溶液量及电解质量(血清钾、钠、钙、镁、磷),还要注意预防高血糖及高渗性脱水等并发症。

       ②禁食、全肠外营养支持术后应立即采用静脉方式补充营养,并使肠管得到必要的休息。根据手术具体方案和临床表现积极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这不但能减少腹泻而且能纠正因严重腹泻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肠外营养可提供机体基本的能量需求,维持正氮平衡,并根据临床监测的生化指标和营养指标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一般可按如下供给:能量125.52~167.36KJ(30~40kcal)/(kg?d),蛋白质占总能量15%(氮热比为1?166.66),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占总能量85%左右,二者之比为1? 1,其它营养素根据生化检查结果适量补充。

       ③抑制高胃酸分泌可采用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

       ④抑制肠蠕动、减轻腹泻回肠切除90cm以内者,每天给胆酪胺8~12g,或氢氧化铝凝胶45~60ml,有助于控制由于胆盐吸收障碍所引起的腹泻。切除范围更广泛者,胆酪胺不仅无效,而且可因进一步减少病人的胆酸储备,而加重已有的脂肪泻。为减少排便次数,可酌情给予肠动力抑制药物,如洛哌丁胺、考来烯胺、阿片酊,每次4-5g,每日3次。

       肠内营养支持:

  可采用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要素制剂营养较为全面,无需消化即可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本身不含残渣或残渣极少,故常用于SBS病人。但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往往伴随较高的渗透压,故在应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病人的耐受性。

       小肠移植

   由于小肠移植长期生存率愈来愈高,因此小肠移植是不可逆肠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法。

5、短肠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症?

       体重减轻

       营养不良

       骨质疏松

       胆石症

       代谢性酸中毒

       肾结石

       由于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全身并发症

6.短肠综合征饮食要注意哪些问题?

      (见本网站短肠综合征病人饮食指南——“必须遵循的十大铁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