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专家在线 | 女人的“多事之秋”,30-60岁更年期女人防治手册!

2018年01月09日 1194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资深中医妇科专家夏秀英主任表示:更年期,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水岭,几乎90%以上的妇女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也是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高发期,也就是说,更年期,不仅是从中年到老年的过渡期,也是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与否的关键所在。


更年期的分布及症状表现

更年期受体质、遗传、营养等多种因素影响,没有具体的年龄标准,一般在45-55岁左右,平均年龄为49.5岁,可提前到30岁左右,也能延后到60岁左右。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所出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 30岁左右

肌肤出现色斑,脸色发黄晦暗,皮肤粗糙松弛,毛孔变大、经常长痤疮等症状。

☞ 30-40岁

易出现内分泌异常,月经不调、外阴干燥及性欲下降等症状。

☞ 40-55岁

有失眠多梦、盗汗潮热、体力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现。

☞ 55岁以上

肾功能降低,易疲劳乏力,卵巢萎缩。


自测更年期症状


测试评估:

① 各项症状评分相加之和为总分,症状评分=基本分×程度评分。


② 轻度:15-20分;中度:21-35分;重度:35分以上。

【专家点评】夏秀英主任: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是因女子年过“七七”(《内经》所指的更年期),肾气渐衰,肾精渐虚,天癸(月经)将绝,进而脏腑经络失养,气血失调,阴阳失衡,导致以心肝肾经病变为主的病证。

从健康角度来看,更年期意味着机体加快衰老,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更年期的一些症状并不是大问题,更重要的是更年期后的长期健康效应。

如今女性平均寿命已到达79.43岁,以更年期平均年龄49.5岁为例,更重要的是之后30年的生活。


更年期女性警惕六大易患疾病

女性在更年期阶段,荷尔蒙、激素水平会出现极大的变化,当其失去平衡后,整个机体状态都会受其影响,也是更年期疾病高发的重要因素。

1、“苹果型”肥胖

进入更年期后,肥胖约占女性肥胖的8%。女性在40岁之后,肌肉量和基础代谢率逐年下降;卵巢功能减退,激素代谢降低,也会减少机体对脂肪、能量的消耗;此时,若不注重运动及饮食结构的调整,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腹型肥胖。


建议措施:

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的始作俑者,尤其是腹型肥胖,更年期女性更应控制肌肉量和体重,尽量少吃或不吃高糖、高油、高盐食物,适当多吃能产生饱腹感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鸡肉、牛奶等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同时,每周应参与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


2、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速度快于骨质生成的速度,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绝经后第一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可达22%,绝经满5年发生率可达45%,50岁以上超过1/3的女性易发骨质疏松性骨折。


建议措施:

美国推荐50岁之后女性,每天的钙摄入量应增加到1200mg,可适当多食用海带、奶制品、豆制品等,也要增强维生素D的补充,以促进钙质的吸收。

同时,注重维生素K2的补充。一方面它能指挥钙流向骨骼,促进骨骼的发育与健康;另一方面,能减少因钙、磷失调而引起的血管钙化风险,达到保护血管的功效。平时可适当食用发酵食品补充维生素K2,如:纳豆、腌洋姜、低浓度自酿米酒等。

3、失眠、多梦

更年期失眠的女性不在少数,雌激素逐渐减少,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多,会造成神经内分泌失调,出现功能紊乱,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症等,从而诱发失眠。


建议措施:

更年期失眠一方面要从综合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调节情志出发,适当食用镇定安神的食物或按压内关穴,如:桂圆莲子汤、酸枣仁粥等;


另一方面,褪黑素直接影响睡眠质量,虾青素能促进内源性褪黑素的分泌,保护褪黑素不易被氧化,日常可多食用虾、蟹、鲑鱼、藻类等海洋性生物。

4、泌尿系统疾病

据调查显示,更年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高达50-80%。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女性的盆底支持功能也逐渐弱化,尤其是分娩时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在咳嗽、大笑时出现尿液漏出的现象。


建议措施:

如果漏尿不多,可以通过盆底肌肉训练、药物治疗等方法康复;但若漏尿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解决。

5、乳腺癌等妇科疾病

更年期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可能加重或诱发各种妇科疾病,且和乳腺癌的关系“相辅相成”。女性到更年期后,乳腺癌的发病率会上升。反之,患乳腺癌的女性,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几率也会更高。

6、心血管疾病

女性在更年期前患心脏病、突发中风的几率低于男性大,但绝经后妇女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其他女性高2-6倍,心脏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原因在于雌激素有助于血管保持通畅,富有弹性,促进血液循环,但女性进入更年期后,不仅雌性激素水平降低,代谢功能也会减弱,血管中坏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增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会明显升高,如:动脉硬化、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建议措施:

心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疾病,是各个年龄段都应尽早提前预防的疾病,以降低或延缓慢性疾病的发病。


① “饮食要讲究”,膳食均衡,吃七分饱,多蒸煮,少油炸;


② “生活要规律”,远离烟酒,规律作息,不熬夜,多午睡;


③ “多运动,好心情”,快走、慢跑常坚持,多动少坐健体魄,乐观、豁达平形态,延寿命;


【专家介绍】



夏秀英
副主任中医师
韩国医学院顾问


俞瑾工作室主任,出身中医世家,从医50余年,先后跟随妇科名家林巧稚和中医膏方大师秦伯未学习,中医理论丰富,临床经验丰富。曾担任上海沪东医院等多家医院妇科主任,上世纪90年代赴韩国工作数年,任该国传统医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首特聘专家,为推动中医药在当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曾为多位演艺明星服务,被誉为“中国大长今”。


临床擅长中医药“内调+针灸+脐疗+敷贴+熏洗”综合疗法、无创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巧克力囊肿)、卵巢囊肿、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炎、更年期综合症等各种妇科疾病,擅长运用海派膏方调治肾虚早衰、老年斑、失眠、三高症、亚健康、术后康复调理,有独到见解和显著疗效。


坐诊时间:周三、周日全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