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关爱健康拒绝槟榔

2018年03月12日 1570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槟榔属于一级致癌物,湖南70%的口腔癌患者都喜欢吃槟榔!央视和湖南卫视都已经报道了!


关爱健康,拒绝槟榔

槟榔的来历:为棕桐科植物摈榔的种子,海南省是我国槟榔的主要产区,发现槟榔之初,并非嚼食而是药用,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宽胸止吐、驱虫等作用,以后才渐渐发现可以嚼食,有《采槟榔》一歌:“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这首歌曲调优美艳丽,令人有无限遐想,使槟榔得以声名远扬。湖南人更因著名笑星大兵的“朋友来了非槟榔不为礼”以互赠槟榔表示敬重,使湖南人吃槟榔推向高潮。
槟榔吃多对人体有害
槟榔本身有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于2003年8月发表专论公布“槟榔果实本身即是第一类致癌物”,亦即槟榔果实即使不加添加物,也有致癌风险.槟榔的危害不可轻视,经常嚼食槟榔,除了使牙齿变黑、磨损、动摇、牙龈萎缩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更让人为之担心的是经常嚼槟榔容易导致口腔癌。在嚼槟榔过程中,口腔黏膜会和槟榔中所含的生物碱及多种亚硝基胺化合物发生反应,亚硝基胺化合物已被认为是引起口腔黏膜病变的一种基本因子,口腔黏膜长期处在此种环境下,会使口腔黏膜病变导致纤维化,从而引发口腔癌。
除此以外,过量食用槟榔还会导致产生中毒症状,轻则兴奋、眼神呆滞、全身发抖、走路不稳、行为怪异或粗暴;重则导致急性精神病,包括幻听、自我膨胀、被迫狂想、谵妄乱神等。
医学研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经常嚼槟榔是导致一些地区口腔癌高发的主要原因。“目前半数以上的口腔科患者,是因为吃了槟榔引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就是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的癌症前端状况”,口腔科医生说,“现在,我们口腔科里因为吃槟榔而患口腔癌症的病人超过60%,从临床的观察来看,包括口腔癌、口颊癌、牙龈癌、舌癌,很多都与吃槟榔有关。”
附报道一则:台湾男性口腔癌九成由于太爱嚼槟榔。台湾地区男性口腔癌死亡率每年以10%的成长率攀升,近十年来口腔癌死亡率已比十年前增加了1.4倍,口腔癌于2002年已跃升台北市十大癌症死因第14位(男性为第9位)。台北市卫生局第一科科长丘展贤表示,有88%至92%的口腔癌病人,都因嚼食槟榔而引起,由此可见口腔癌的防治已是刻不容缓。
因此,台湾在每年12月3日会举办"槟榔防治日"活动,以增强民众对槟榔危害和口腔癌的认知。


据报道,2004年底,国际癌症中心邀请多国专家经一年多的讨论,作出整体评估:槟榔显示为第一级致癌物。槟榔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它们能促进粘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所含的鞣酸能抑制胶原纤维的降解,长期大量咀嚼会导致口腔粘膜组织纤维化,常见于颊粘膜,其次为腭部、唇部。口腔粘膜呈现苍白色或灰白色,伴随烧灼感、疼痛、味觉减退及口干、唇舌麻木等自觉症状,并逐渐失去弹性,粘膜表面粗糙,继而出现张口及吞咽困难,是一种癌前病变,可转变为口腔癌。

日常生活中请勿多吃槟榔,其危害如下:  
    1.槟榔诱发的癌症前期病变:
(1)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常见于颊黏膜,其次为颚区。口腔黏膜会有烧灼感,溃疡、变白,最后造成张口及吞咽困难。其中有部分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病人,会变成口腔癌。
(2)口腔黏膜白斑症:
  常见于颊黏膜、舌、口底及唇角。黏膜白斑会慢慢由清白变混白,其中亦有一部份白斑病人会变成口腔癌。
2.口腔癌:
  槟榔俗称菁仔,其成份中的「槟榔素」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石灰」则为助癌剂。世界卫生组织经回顾嚼槟榔与癌症之相关文献,所作之结论:
  (1)烟草伴同槟榔一起嚼食确定为人类致癌原因。
  (2)抽烟且嚼食槟榔,易导致口腔癌及咽喉癌。
为了您的健康请勿嚼槟榔,如吸烟者更须戒除,因为两者合并使用,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且吸烟、嚼槟榔又合并喝酒,则有更加乘的致癌效果。
    3.牙齿之伤害
因嚼食动作频繁,超出正常负荷,造成牙齿咬耗(磨损),以及牙床动摇。
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甚至胸闷,出汗,头昏致休克,不可吞食,.如系内服引起者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注射阿托品。
根据医学上的统计,嚼食槟榔与口腔癌有密切的关系.
从国内医疗院所数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嚼槟榔不仅对口腔癌、口腔粘膜纤维化等症状发生有相当显著之相关,其它癌症,如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肝硬化与嚼槟榔有关。
嚼食槟榔甚至还会造成全身系统的危害,如精子活动力降低,孕妇早产、死产机率增加以及出生低体重婴儿机率增加等生殖危害。
槟榔中含的生物碱可促使消化道蠕动,唾液分泌增加,出汗,瞳孔缩小,胆囊收缩,在所含的生物碱中——槟榔素具有致癌性。
长期、大量食用槟榔可引起中毒,大脑活动受抑制,动作迟缓,眼神呆滞、流涎、恶心、呕吐、心慌、心悸、头昏、全身发抖,走路不稳、惊厥等症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