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上)

2018年07月20日 597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重要事实

•   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该病毒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炎感染,其严重程度从持续几周的轻微病症到终身严重疾病不等。

•   丙肝病毒是一种血液传播病毒,最常见感染方式为:不安全注射做法;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够彻底;以及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   全球有1.3亿至1.5亿人受到慢性丙肝感染。

•   大量慢性感染者会出现肝硬化或者肝癌。

•   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

•   抗病毒药物可使90%以上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从而降低肝癌和肝硬化的死亡危险,但诊断和治疗可及性较低。

•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丙肝病毒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急性丙肝病毒感染通常没有症状,且仅在十分罕见情况下才会导致危及生命的疾病。约有15%-45%的感染者不经任何治疗即可在感染6个月之内自行清除病毒。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朱翠云

其余55%–85%的感染者会发生慢性丙肝病毒感染。在这些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中,20年内出现肝硬化的危险为15%–30%。

地理分布

丙肝见于世界各地。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为非洲、中亚和东亚。在一些国家,丙肝感染可集中出现在某些人群中(比如注射吸毒者);和/或普通人群。丙肝病毒存有多个毒株(或者基因型),其分布情况在地区间存有差异。

传播

丙肝病毒是一种血液传播病毒。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为:

•   以共享注射器具方式注射毒品;

•   在卫生保健机构中,重复使用或者未彻底消毒医疗器械(尤其是针筒和针头);

•   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丙肝病毒也可通过性方式传播,并且可从受到感染的母亲传给其婴儿,然而这些传播方式并不常见。

丙肝不会通过母乳、食品或水传播,也不会通过与感染者拥抱、接吻以及共用食品或饮料等偶然性接触传播。

症状

丙肝的潜伏期为两周至六个月。起初受到感染后,大约80%的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出现急性症状者可能会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尿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浅、关节痛和黄疸(皮肤及眼白发黄)。

筛查和诊断

由于急性丙肝病毒感染通常没有症状,因此在急性期很少有人得到诊断。对于那些发展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而言,感染状况也往往得不到诊断,因为感染者在获得感染后的几十年内依然没有症状,直至出现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的继发症状时才会得到诊断。

分两步对丙肝病毒感染作出诊断:

1.  利用血清学检测来筛查抗丙肝病毒抗体,这可确定已经受到病毒感染的人员。

2.  当对抗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呈阳性反应时,就需要对丙肝病毒核糖核酸进行核酸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这是因为约有15%-45%的丙肝病毒感染者可在不必进行任何治疗的情况下通过强有力的免疫反应自动清除感染状况。尽管感染已不存在,但对抗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仍然会呈阳性反应。

当得到慢性丙肝感染诊断后,感染者应当接受肝脏受损程度评估(纤维化和硬化)。这可通过肝脏活检或者多种非创伤性检测方法来评估。

此外,这些人应当接受实验室检测,以确定丙肝毒株的基因类型。丙肝病毒有6种基因型,它们对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另外,人们可能会受到一种以上基因型的感染。可以利用肝脏受损程度以及病毒基因型来指导治疗决策和疾病处理。

接受检测

早期诊断能够预防可能因感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并防止病毒传播。世卫组织建议筛查可能存在较高感染风险的人员。

丙肝病毒感染较高风险的人群包括:

•   注射吸毒者;

•   滴鼻药使用者;

•   在感染控制做法不够充分的卫生保健机构中接受了血液制品或者创伤性操作的人;

•   由受到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生下的儿童;

•   有受到丙肝病毒感染的性伴侣;

•   艾滋病毒感染者;

•   囚犯或以往被监禁者;

•   有纹身或者穿孔的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