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肺癌放疗可能误伤食管,进食困难胸痛症状降低生活质量,如何治疗

2020年12月12日 825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环境污染的逐渐加重,社会科学的发展及我国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肺癌发病率一直居于首位,甚至成为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对于如此高发的肺癌,经过多方治疗手段的努力,其生存期也在缓慢延长中。这些治疗方式中,放疗也是居于重要位置。

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它的治疗是多个方向上给予高剂量的射线照射靶组织——肺部病灶,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与这些射野方向相关。因此肺癌放疗中是否发生放射性食管炎可能要分情况讨论。我们都知道肺位于胸部两侧,而食管居中或偏向于一侧,如果照射这些病灶的射线也照射到食管,或部分散射线剂量过高,达到一定阈值,或患者本身较为敏感,都可发生放射性食管炎。此外,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部分研究提示年轻人发生的时间会较年龄大者发生时间推迟。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除与上述因素相关外,还与是否同期化疗,照射的频率等相关,同期化疗、超分割较常规分割更易早期出现反应。

放射性食管炎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反应,但无需担心,只是治疗期间较为不适,肺癌放疗中很少出现留有后遗症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多见于放疗开始后2-3周(常规分割),超分割则更早(累计剂量18-21Gy),可持续至放疗结束后一月。放射性食管炎常表现后胸骨后烧灼感,或哽噎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照射剂量的增加,逐渐表现为吞咽伴疼痛感,拒绝进食,吞咽困难甚至不做吞咽动作也持续疼痛,严重影响治疗的继续。加之疼痛进一步导致患者营养摄入障碍,营养条件变差,食管放疗后出现的创面没有足够的营养愈合,或愈合延迟,免疫力下降伴发感染,进一步导致创面难愈合等等,产生恶性循环。治疗的中断以及营养状态不佳均可导致后期生活质量下降及生存时间缩短等。因此预防、减轻及有效治疗放射性食管炎至关重要。

放射性食管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主要是放射线照射后导致食管黏膜水肿、充血、糜烂,严重者出现溃疡,因此导致了进食哽噎、进食痛等症状。早期开始放疗后,就应避免辛辣刺激、坚硬的食物,日常可多进食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温凉的食物。治疗期间如果出现上述不适感,不应恐慌,可告知医生,使用黏膜保护剂,多见康复新液、硫糖铝凝胶等,注意进食以上药物后避免短时间内饮用大量水。如果疼痛逐渐加重,可使用含有利多卡因、激素及维生素的漱口液,缓解疼痛减轻局部炎症。如果疼痛严重,还可加用吗啡类止痛药物。因放射性食管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激素治疗十分有效,有必要时可加用抗生素,联合抑制胃酸的治疗,患者多能缓解。治疗期间患者如营养摄入不足可静脉补充,或置入鼻饲管,经管进食以保证营养的正常摄入。

综上,放射性食管炎并不可怕,积极的治疗配合细致的护理,终会挺过治疗期间的反应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