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糖尿病患者看病注意事项

2017年10月28日 924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初诊病人最好是挂内分泌科专家号,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检查,这样可以确诊自己究竟有没有糖尿病?属于那种类型(1型、2型或其它类型)?有无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早期还是晚期?严重程度如何?每个糖尿病患者病情不同,所用的药物会有差别。要由专家制订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别的病友的经验也要理性对待,糖尿病需要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疗。糖尿病病程长短、有无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所用的药不同,不要擅自按照其他病友的药方来治疗。当糖尿病人遇到特殊情况(如高烧、严重感染、呕吐、腹泻、手术或妊娠期间等)或出现急危重症(如酮症酸中毒),或病情复杂恶化时,也应挂内分泌科专家号或请内分泌科专家会诊,以便更专业的治疗。

二、可以选择一位信任的内分泌科专科医生,和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通过网站与其长期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医生掌握患者的病情,也便于患者有问题时可以随时咨询,并得到医生及时正确的指导,而省去为一点小事老跑医院的麻烦。

三、疾病是复杂的,要给医生时间观察、分析和判断再调整治疗。永远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可能有一望即知、手到病除的神医,尤其对糖尿病而言。要到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科医生的专业治疗。只凭偏方或降糖保健品等控制病情不可靠。

四、每次就诊前,一定要准备带好自己的病历资料和近期做过的各种检查报告单,包括近期去医院检查的化验单(如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心电图等),以及自己在家中自测的血糖及血压纪录。就诊时带齐这些资料,不仅有利于医生了解病情的演变情况,还可以节省就医时间和医疗费用,提高整体的就医效率。最好将自己平日的用药情况详细说明,包括药物名称、剂型、剂量等。若说不清楚,就把平时吃药的药盒子直接带来医院,交给医生看。

五、由于正规医院门诊量大,留给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有限,所以看病之前要把所有问题事先都想好(如近期身体有何不适?用药及检查情况如何?本次就医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了避免遗忘,最好是把问题记在一张纸上,以便看病时能把病情和问题简明扼要地向医生讲清楚,以利于医生在诊断和处置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切入正题。
六、如果患者初诊出糖尿病,或过去糖尿病控制良好,但近来感到身体很不舒服,病情有反复,这就需要次数多一些,一般每周一次,病情需要也可以提前就诊,直至病情得到满意控制。如果病情较重,门诊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最好住院,以获得系统、全面、合理的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稳定,血糖控制良好,可以根据情况1~2个月复诊一次,做一次全面复查。复诊的目的是让治疗全方位达标,及早发现并发症。到医院不是单纯取药,是在检查的基础上听医生的指导。
七、看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医生只有通过初诊、复诊,反复观察、分析、调整,才能全面了解病情,做出最合理的处置。频繁换医院和医生,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不利于疾病的系统治疗。就诊时,一定要向医生真实陈述各种情况,尤其是饮食与用药情况,要完整的告诉医生,医生会根据描述,指导患者如何控制病情,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同时看了几位医生,并吃了他们开的药,又在药店买了药,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开口,一定要说清楚,否则会造成超量用药或同类药品重复使用的危险。
八、就诊时要注意自己的就医目的,以便决定空腹或餐后去医院。如果是初诊病人或是需要全面复查的病人,需要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肾功、糖化血红蛋白、尿液分析、腹部彩超等多项指标,就应当空腹去医院,而且最好提前预约,或早一点来医院预约挂号,以免空腹时间过长而影响到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切勿在家服完降糖药以后再去医院抽空腹血,这样很容易因为等待抽血耽误了进餐而导致低血糖,特别是不要打了胰岛素,还空腹到医院。如果患者空腹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控制良好,复诊的目的是取药,那就可以在家正常服药和进餐之后再去医院,同时还可以在医院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算起,满两小时)。若只开药不检查,最好下午到医院,以避开早上空腹就诊复查的高峰。
九、到医院复查时,复诊前几天应同平时一样用降糖药。如停用药物会误导医生加大用药剂量。尽量保持平时的规律。
十、除了查空腹血糖外,还要同时查餐后2小时血糖。此外,尿常规时常也要检查,不是为看尿糖,而是查看有无尿路感染、尿蛋白等。不能只查尿糖。有些人肾糖阈发生改变,尽管尿糖阴性,但血糖已大大超过正常值。血糖仪应该是每个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工具,应学会充分利用,通过日常监测,找出自己的规律,适度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生活质量。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该检查可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的控制情况。应点面结合,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