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胆囊切除的新认识

2018年07月24日 4424人阅读

1882年,langenbuch医生完成首例胆囊切除术,胆结石手术治疗进入切胆时期,此术式虽不符合生理,但已被公认为一种安全的、最有效的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有效方法, 120余年来胆囊切除被作为胆囊结石治疗的金标准,影响了几代人!他提出了“胆囊切除不仅因胆囊内含有结石,而且还因为它能生长结石”的论断,此即为著名的“温床学说”。温床学说的主要缺陷是忽略了胆囊功能的重要性,误报和夸大了术后复发率。现代理论认为,温床学说今日已经过时,不可提倡;我国胆道外科前辈冉瑞图教授认为:胆囊结石源自肝脏,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胆囊结石)应当修正;同时胆囊切除还有诸多弊端:如消化不良和返流性胃炎、胆囊切除术后导致胆管损伤、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胆囊切除术对结肠癌发病率的影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平度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李斌

以往“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一名词是一个模糊概念,随着现代ERCPMRCP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排除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胆管损伤等误诊,只有胆道术后发生的Oddi括约肌炎症和运动障碍方能称得上“术后综合征”,临床上治疗甚感困难。其发生的机理是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平滑肌舒缩功能的紊乱。患者往往会有类似于胆囊炎或胆管炎的疼痛症状,但临床检查却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前的功能与其术后胆道运动障碍有密切的关系,切除前的胆囊功能越好,术后发生胆道动力障碍的几率越高;而对于已经没有收缩功能的胆囊,切除后发生胆道动力障碍的几率几乎为零。因此近年来保胆取石的呼声越来越高。

北大人民医院的张宝善教授经过20多年多中心大样本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对于有功能的胆囊行保胆取石术是可行的。新式内镜保胆取石的真正复发率是2%-10%。他推翻了保胆取石术后“极易复发”论点。指出产生胆囊结石的温床不在胆囊而在肝脏。故Langenbuch“温床学说” 不正确,不可提倡!

我院日前已经引进奥林巴斯纤维胆道镜,并于几年前即派员学习了保胆取石技术。该技术不需要切除胆囊,只要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囊底部切开一小口,应用取石网篮取出结石即可,创伤小,恢复快,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国内已经开展多年,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所认同,并且于200712月召开了首届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学术大会,特别在2008年第13届全国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上我国胆道外科大师黄志强院士明确指出:内镜保胆取石(开展)21世纪的大事,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内镜保胆取石术的规范已收编入高等院校的教材——全国药学系外科教科书。因此,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技术是一项高科技,新技术,新概念,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可以经受临床的重复试验,受到病人热烈而真诚的欢迎。

(普一科 李斌 谢经武)

附:

保胆取石术适应症: 

1.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即所谓结石“静息状态”。     

2.胆囊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收缩功能:口服胆囊造影或脂餐后B超提示:胆囊收缩达1/3以上。 

3.胆囊不能过大或过小,胆囊长径在6-200px之间,囊内不能有分隔。 

4.上腹部最好没有开腹手术史、穿孔等急性炎症史。 

5.B超下:胆囊胆汁内透声良好 、胆囊粘膜光滑、胆囊壁在35mm以内,结石为单个或多个(泥沙样结石除外),形态规整,结石可随体外的改变而移动。 

保胆取石禁忌症

1、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胆囊腔消失,合并胆总管结石者。  

2、胆囊管内结石无法取出,预计术后仍无法取出者。  

3、胆囊管经术中造影证实梗阻者。  

4Mirizz综合症。 

5、证实胆囊已完全丧失功能。  

6、术中B超造影见胆囊管内结石,而术中胆道镜无法发现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