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热性惊厥

2018年08月03日 801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定义为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目前认为对单纯FC 患儿可不诊断为癫痫。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马良

     热性惊厥不是“发热”和“惊厥”的简单相加,1981 年Nelson 及Ellenberg提出的定义,热性惊厥指的是:婴幼儿时期起病,经常为3 个月至5 岁之间,伴有发热但非颅内感染所引起,惊厥无其他明确原因,如发作前曾有无热惊厥发作,则此次发作不考虑为热性惊厥。

    病 因

   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了解,可能因为6个月-5岁小儿的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分析、鉴别和抑制能力较差,以致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异常放电。热性惊厥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热性惊厥的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若干家系连锁分析结果提示,热性惊厥的发生中参与遗传因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同外显率的可能性,其基因位点在19p和8q13—21。

   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严重的热性惊厥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可分为单纯型(FS)和复杂型(CFS)两种。

附表  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鉴别要点

 

单纯性热性惊厥

复杂性热性惊厥

发病率

在FS中约占80%

在FS中约占20%

惊厥发作形式

全身性发作

局限性或不对称

惊厥持续时间

短暂发作,大多在5-10分钟内

长时间发作,≥15分钟

惊厥发作次数

一次热程中仅有1~2次发作

24小时内反复多次发作

热性惊厥复发总次数

≤4次

≥5次

单纯性高热惊厥(FS)长期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均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发育逐步建全,一般不会再发生高热惊厥。

复杂型预后较差,约有1%~2%可转为癫痫性。

若干因素使FS患儿发生癫痫的危险性增加,称为癫痫危险因素,主要包括:①CFS;②直系亲属中癫痫病史;③首次FS前已有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症。具有其中2~3个危险因素者,7岁时癫痫发生率平均达9%以上,而无危险因素的FS不到1%。EEG在癫痫危险性的预测上价值尚无定论,故对单纯性FS,一般无需作EEG检查。但对CFS患儿,若EEG中新出现痫性波发放,则可能提示癫痫发生的危险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般根据年龄、病史、临床表现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维生素D缺乏症:多见4个月-3岁。惊厥,手足搐,喉痉挛,但无发热。血清钙﹤1.75-1.88mmol/L或离子钙﹤1.0mmol/L ,补钙后抽搐停止。

2、苯丙酮酸尿症:苯丙酸代谢途径中酶缺乏所致。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6月出现症状,1岁明显。智能落后,多动,肌阵挛、癫痫小发作甚至惊厥。毛发,皮肤色泽浅,鼠尿臭味。尿筛查。

3、低血糖、维生素B6依赖症;

4、各种中毒性脑病。

5、婴儿痉挛症:突然发作,头及躯干前驱,手握拳,下肢弯曲至腹部,伴点头状抽搐和意识丧失,发作持续数秒-数十秒,脑电图有高幅异常节律,多伴智力障碍。

6、甲旁减:间歇行惊厥,间隔几天或数周发作1次,血磷高,血钙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低。

7、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先天性畸形、脑外伤等

上述疾病通常不发热,但有时因惊厥时间较长,也可以引起体温升高。此时发热为惊厥的后果而不是原因。

高热惊厥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脑电图,头CT,脑脊液。

处理原则:

1、一般处理:

1).要镇定,保持安静,禁止给孩子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孩子放平,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吸氧,以减少缺氧性脑损伤 。

4).可按压人中、合谷,注意不要太用力,避免损伤皮肤,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立即止惊

1)、地西泮:0.25-0.5mg/kg (最大剂量10mg)静注(每分钟1-2mg),5分钟起效,但作用短暂,必要时15分钟后重复。肛门灌肠同样有效,但肌注吸收不佳。注意呼吸、血压监测。

2)、苯巴比妥钠:10-15mg/kg,以0.5mg/(k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

3)、氯丙嗪:1-2mg/(kg.次),静注或肌注,大剂量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4)、水合氯醛:10%水合氯醛0.5ml/kg,稀释后灌肠。

3、对症治疗 高热者物理降温,药物退热(体温降至38℃以下)。昏迷患儿常有脑水肿可静注甘露醇及速尿。

4)、病因治疗 尽快找出病因,采用相应治疗。对病因不明的新生儿惊厥,抽血留作需要时检查后立即静注25%葡萄糖,无效时缓慢静注5%葡萄糖酸钙(心率降至100次/分应停止),仍无效时可缓慢静注2.5%硫酸镁,以上剂量均为2-4ml/kg.均无效时静注维生素B650mg,若系维生素B6缺乏症,惊厥应立即停止。

 

怎样预防:

 热性惊厥常有复发,在初次惊厥以后25%~40%(平均33%)的病儿在以后的热性病时出现惊厥复发。在热性惊厥小儿中,1/3 有第2 次惊厥,9%的热性惊厥小儿复发3 次或更多。

初次发作在1 岁以内的复发率最高,约占一半病例。如家族中有癫痫或热性惊厥者,复发机会也高。复发的时间多见于初次发作后2 年以内。

提高免疫力

  加强营养、经常性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功能的药物。

预防感冒

  天气变化时,适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去,如超市、车站、电影院等,以免被传染上感冒;如家中大人感冒,需戴口罩,尽可能与小儿少接触;每天不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家中空气流通。

及早发现孩子体温升高

  正常小儿体温在36℃~37℃之间,若测量腋温大于37.5℃,肛温大于38.2℃应确认是发烧了。若在家中无体温表或一时找不到体温表,可根据下列征象判断孩子正在发烧:母乳喂养儿,当妈妈给宝宝喂奶时感到乳儿口唇烫;孩子脸红耳赤,前额发烫,躯干皮肤温度增高,但肢体手脚发凉。婴儿时期发烧频率高,妈妈们要多加注意,特别要注意发烧中的孩子的夜间护理,因为大多时候,宝宝的体温都是在夜间骤升的,有需要的可以选择类似秒秒测这种精确度较高的连续测量型的体温计监测孩子的体温。

喝淡盐开水

  近10年的研究显示,高热惊厥患儿容易发生低钠血症(血清钠低于130mm/L),发生率为56%~60%,其中高热惊厥一次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46%。高热惊厥患儿平均血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换句话说,合并低钠血症的患儿惊厥发作次数明显多于血钠正常者,其比例约为6:1。经静脉输液中加入适量含钠液配合降温及止惊治疗,大部分患儿在6~8小时内血钠回升到正常值范围。因此,儿科专家指出,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者—现在处于感冒初期,伴有发热(体温≥37.8℃)口渴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喝两杯淡盐冷开水 (一次饮水量100~200ml,间隔1~3小时),可起到防治低钠血症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及惊厥性脑损伤目的。当然,给患儿喝完第一杯盐开水后,家长还应带他去正规医院诊治。

积极退热

  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的患儿在感冒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其体温变化,一旦体温达38℃以上时,应积极退热。退热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物理退热;二是药物退热。物理退热包括:1)温水擦浴:水温应微高于体温,主要擦洗小儿的手心、足心、腋下、腘窝、腹股沟等处,但时间宜短,以防再次受凉,加重病情。2)冰枕:用冰袋枕在小儿头部,同时用冷水湿毛巾较大面积地敷在前额以降低头部的温度,保护大脑。

正确应用抗惊厥药物

对有复发危险的病儿,可用药预防复发,方法有二:

1)、平时不服药,在发热初起,体温达38℃以上时,急用安定灌肠,用量一次5mg 或每天0.5mg/kg。口服效果不明显。

2)、长期服用药物预防,不论平时是否发热,持续规律口服苯巴比妥,每天3~5mg/kg。也可用丙戊酸钠,每天15~30mg/kg。对每年发作5次以上的高热惊厥小儿、每次高热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者,可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有人采用的间歇服药方法,即初次发作以后,每当发热时立即用药,这种方法家长容易接受,但若采用苯巴比妥,则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苯巴比妥至少规律服用7 天才能在血中达到稳定的治疗浓度,一剂苯巴比妥口服后也需4~6h 才能达到血中浓度高峰,所以不能采用此种方法防止复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