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疫情期间,生物免疫抑制剂治疗时接种疫苗指南建议!

2021年07月19日 106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目前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量已超过1500万人次[1],接种工作稳步有序展开,力争早日遏制疫情蔓延。另一方面,入冬以来国内多地报告了本土散发新冠肺炎病例和聚集性病例。截至1月22日9时,全国共有6个高风险地区和61个中风险地区,肺炎疫情与疫苗接种加速再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

近年多种新一代生物免疫制剂在国内获批,为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葡萄膜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现代治疗带来了大跃进。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为国内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线生物制剂。以多年稳居全球药物销售额排行榜首的“药王”修美乐(通用名:阿达木单抗)为例,迄今为止,在全球已获批17个适应症,横跨风湿病、皮肤病、消化病、眼底病等多个领域,适用人群极为广泛。然而,不少医师担忧生物免疫制剂可能会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在特殊时期,许多国际指南及专家建议对此人群提出了完整的参考方案。

针对以下三个常见疑问,本文将汇总指南相关推荐,为您一一解答。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能接种那些疫苗吗?

肺炎疫苗主要可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mRNA疫苗等。相对减毒活疫苗而言,灭活疫苗需接种的次数较多,引发的免疫应答类型单一,但安全性较高,且保存运输条件相对简便。当前全球已批准的新冠病毒疫苗主要为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目前,我国国内获批对公众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如北京科兴中维及国药集团皆为灭活疫苗。

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是否能接种疫苗? 能接种哪些类型的疫苗?对此,早有指南提出建议。

2013年,美国感染疾病协会(IDSA)发布了《免疫功能低下者疫苗接种的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2]:

1.可在免疫抑制前≥2周接种灭活疫苗;

2.活疫苗应在免疫抑制前≥4周接种,应避免在免疫抑制开始后2周内接种。

新版《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免疫接种实践指南》则表明[3]:

1.出于安全考虑,免疫功能改变的患者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2.患者免疫能力改变后,某些接种疫苗后可预防的疾病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相应提高,因此特别建议这部分患者接种某些疫苗(如灭活疫苗等);

3.患者免疫功能改变可能会影响灭活疫苗的效果。

综上可见,对于免疫功能受损、免疫力低下的个体,是重症新冠肺炎的高风险人群,在无其他禁忌症的前提下,仍需积极接种灭活疫苗。

 

接受生物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是否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随着接种疫苗的工作不断加速,基于肺炎流行现状与过往临床经验,多个国外权威专家及学会如:ACIP、英国风湿病学会(BSR)、美国国家银屑病基金会(NPF)、英国胃肠病学会(BSG)皆对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出了建议。

总地来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出现重症肺炎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因此如无禁忌症,各国权威学会仍建议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包括生物免疫抑制剂)并非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禁忌症。但医生应明确告知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疫苗可能出现免疫反应不理想的状况。

各大学会具体建议如下[4-7]:
表1 权威学会对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接种疫苗的建议

 

疫苗与生物免疫抑制剂是否具有相互作用?

以先前所述的生物免疫抑制剂阿达木单抗为例,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广阔的适应症人群,为临床上常用的生物制剂之一。来自利物浦大学COVID-19药物相互作用检测的信息提示,虽然目前尚无疫苗与阿达木单抗共同治疗的临床研究,但从目前已知的疫苗对药物影响来看,不太可能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8]。

目前尚无接受阿达木单抗的患者使用新冠疫苗的具体数据,阿达木单抗对新冠疫苗应答的影响也尚不清楚,但总体而言,接受SARS CoV-2疫苗的患者阿达木单抗治疗的管理应由医疗保健提供者自行决定。

 

总结

过往IDSA指南与ACIP指南指出,对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仍可接受灭活疫苗接种。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各大学会普遍积极推荐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生物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减少新冠肺炎感染,降低疾病死亡率。来自利物浦大学COVID-19药物相互作用检测的信息提示,阿达木单抗与疫苗不太可能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