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肥厚型心肌病遗传早现现象和特殊心源性猝死遗传机制新研究...

2020年12月08日 822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HCM也是青少年及运动员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原因,临床上可发现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有发病年龄提前和症状加重的现象,即遗传早现,而遗传早现现象在HCM中几乎未见报道,相应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在也未被明确提出。阜外医院的研究人员拟通过特殊HCM家系,探讨基因突变模式与遗传早现现象或特殊心源性猝死形式的关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樊朝美

研究人员对一个由574名家庭成员组成的HCM家系进行了临床调查和遗传特点的研究。有特点的是,家系中第3代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年龄在30-40岁,发生时间大约在早晨8时;而到了第4代,所有5例发生了心源性猝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为16岁男性,并均发生于上午8时。采集所有家系成员静脉血5ml, 并提取DNA。选择三代直系父子配对的3HCM患者(包含1心源性猝死患者)、旁系1HCM患者和1例未患HCM的家系成员作为对照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针对全基因组测序所发现的突变,通过Sanger测序在所有家系成员和216例正常人中进行验证。

研究发现第2代、第3代和第4HCM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2.5±11.7岁,37.9±6.8岁,和16.9±5.0岁,各代的发病年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年龄也出现逐代递减(P<0.05)。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第234代患者分别携带246HCM相关基因突变。所有HCM患者除携带已知MYH7-A719H致病突变外,还携带新的MYOZ2-L169G肌小节基因突变。所有HCM表型阳性者均携带一位于MYH7NGDN之间大小为400bp的结构变异,但HCM表型阴性的对照未携带。除了肌小节基因突变以外,另外4个与致扩张型心肌病和离子通道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在发生了心源性猝死的16岁患者身上被检出。基因突变的数量逐代增加,在年轻一代中发现了更多数量的基因突变。

研究得出结论,HCM可发生遗传早现现象,表现为发病年龄的逐代提前和心源性猝死的早发。多基因突变可能与HCM患者的遗传早现有关,并可能影响其预后。

 

文章来源

Guo X, Fan C, Wang Y, Wang M, Cai C, Yang Y, Zhao S, Duan F, Li Y. Genetic anticipation in a special form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with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a family with 74 members across 5 generations. Medicine. 2017;96:e6249.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