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得了痛风,应该如何治疗?

2018年07月18日 754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痛风在我国以前被叫做“帝王病”,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痛风发病率可以说是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国痛风患者约有1200万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2.4%~5.7%存在尿酸水平过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200多万例急性痛风发作,近100万例患者因痛风致残,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罗露露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痛风患者中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全球痛风的发病率在0.84%左右,在关节炎患者中,痛风的发病率约为5%。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为0.13%~0.37%。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由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所致的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尿酸性肾结石所致的痛风性肾病。患者还可伴发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等。

一、病因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痛风(primary gout)和高尿酸血症:是由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引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99%可能属多基因遗传缺陷,原发性缺陷中1%~2%是由于酶缺陷所致,绝大多数病因不明。

继发性痛风(secondary gout)和高尿酸血症:包3种情况:(1)继发于其他先天性代谢紊乱疾病;(2)继发于其他疾病:如骨健增生性疾病和淋巴增生性疾病(白血病、多发性骨健瘤、淋巴瘤)、慢性溶血性贫血、癌,以及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后。(3)继发于某些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小剂量阿司匹林、吡嗪酰胺、乙醇、烟酸、化疗药等,可使尿酸排出减少。

二、发病机制

1.尿酸的排泄减少;2.尿酸的生成增加。

三、临床表现及危害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夜间及淩晨突发,受累关节以拇趾及第一跖趾多见,亦可累及踝、手、腕、膝、肘关节等,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1-2周内可完全缓解。常因饮酒过量、高嘌呤饮食、手术、创伤、急性感染及用噻嗪类利尿剂等诱发。

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个月至2年内复发,常累及多个关节,发展为慢性关节炎,导致关节肿大、畸形和功能障碍。

3.痛风石性关节炎:为尿酸盐沉积所致,痛风石性关节炎发作后平均11年后出现,好发于曋骸廓等处。痛风石经皮肤破溃处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形成瘘管不易愈合。受累关节有破坏及功能障碍。

4.肾结石及肾病:肾尿酸结石阻塞泌尿道引起肾绞痛和血尿,多数患者有肾性高血压及蛋白尿,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痛风病程颇长,未累及肾脏者经过有效防治预后良好,一般不影响寿命,且可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但如防治不当,不仅急性发作有很大痛苦,且易导致关节畸形、肾结石、肾损害等严重后果,肾功能不全者预后较差。

四、治疗现状

痛风病发病率高,治愈困难,且愈后复反率高,患者疼痛无比,迁延难愈,以致多种合并症产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列为20世纪人类十大顽症之一。虽然临床应用各种药物治疗痛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痛风的症状得到控制,但更多的临床资料表明,痛风的发病年龄出现了低龄化,这可能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及环境因素有关。痛风目前尚不能根治,目前除药物治疗外,需加强对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疾病的预防,调整膳食结构,避免过度劳累、紧张、湿冷、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五、治疗目的

防治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终止急性发作,防止复发。(2)纠正高尿酸血症。(3)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

六、治疗的常用药物:

(一)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药物

1.促尿酸排泄剂:阻碍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出,从而降低血中尿酸的水平。此类药物有大剂量的水杨酸类药物、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龙等。

2.抑制尿酸生成剂:别嘌呤醇通过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使黄嘌呤、次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因而限制了尿酸的生物合成,从而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

3.其他降尿酸药物:有研究发现丹参提取物rosmarinic acid、玄参中苯丙素苷acteoside、海绵提取物renierol 3种物质在体外有较强的抑制XOD的作用。

(二)针对症状缓解的治疗药物

1.秋水仙碱:,它本身并不影响血尿酸浓度,因此并不能治疗高尿酸血症,但对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痛风有良好的效果,曾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保泰松及其类似物、吲哚美辛及布洛芬、萘普生等。此类药物对痛风引起的炎症反应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3.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只在严重急性痛风发作伴有较重全身症状,而秋水仙碱或NSAIDs 治疗无效者或患者不能耐受时才使用。

4.黑皮质激素3型受体(MC3一R)激动剂:天然的黑皮质激素和人工合成的长效缓和无(MT II)可通过激活腹腔巨噬细胞MC3-R来抑制炎症反应。

5.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选择性作用于骨胜关节炎,具有治疗与修复结缔组织、消炎止痛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