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创面该用什么药

2020年04月09日 853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本文已发表于公 众 号“烧伤科医生陈郑礼

许多烧烫伤患者四处就医,使用的药物都不一样。有时甚至在同一家医院,不同的医生都会更换创面用药。

患者可能有这样的困惑:究竟应该使用什么药物才是对的呢?

针对这一问题,以下稍作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没有耐心看完,可以直接看总结部分。

 

1、急救用药

指刚烫伤后的用药,民间有各种“秘方”:酱油、牙膏、老鼠油等等。其实都不可靠,使用冷水冲洗后尽快送医才是正确的方法。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保鲜膜临时覆盖。

 

2、早期用药

指的是烫伤后即刻至5-7天。

这段时间创面的特点是:渗出多、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比较高,通常应该外用一些抗菌药物,如:百多邦、磺胺嘧啶银等凝胶或乳膏制剂。

各地习惯不同,但不管使用何种药剂,原则是吸水性好,能及时引流渗液的,再通俗点讲,外面的纱布上可以看到有液体慢慢被吸出来的。

最好不要使用诸如湿润烫伤膏之类的油性制剂,会引起感染。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使用一些泡沫敷料,就是医用的聚氨酯海绵,可以有效吸收渗液,并且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人认为创面可以不包扎,暴露于空气中,有利于愈合。其实,这种暴露疗法只适合于比较浅的创面,如果创面较深,反而容易引起感染,具体理由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 伤口包扎好还是暴露好?为什么?》。

3、后期用药

受伤1周后,根据创面深度不同,后期用药差异很大,很多临床医生也没有把握准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法,这里仅仅根据本人经验给予一些原则上的建议。

 

3.1  未感染II度创面(常见于开水烫伤)

此类创面使用任何药膏都会很快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让创面太过干燥,比如使用暴露疗法,过于干燥会延迟愈合时间。

 

3.2  感染创面

 

所谓感染,指的是:“红、肿、热、痛”,最直观的印象是创面周围一圈红晕,严重时会扩大至整个下肢,如图。这种情况需要外用强力抗菌药物及口服抗生素,还要避免下肢活动。严禁使用不含抗菌药物的任何药物,尤其是油性药物。

 

3.3  坏死组织粘附创面

 

此类创面比较适合使用油性药物,如湿润烫伤膏之类的,可以促进坏死组织脱落,但是一旦出现感染,应该立即停用油性药物,换成水剂或者抗生素乳膏。

 

3.4  肉芽创面

比较深的创面经过感染阶段,坏死组织脱落阶段,最后会来到肉芽创面阶段,这时候说明创面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了。

好消息是:您可以洗澡了,一般不会再有感染的风险,坏消息是:您现在看到的肉芽组织就是将来的瘢痕。此时,外用一些油性药膏或者油纱布都是可以的,主要是通过清洗使局部细菌数量减少,外用药膏不再那么重要了。

 

4.附录

下面是比较专业的描述,给有进一步需要了解治疗原理的朋友参考:

创面治疗的主线思路是:维持创面的干湿平衡。早期创面较湿润,后期创面较干燥。

我们的治疗就要反着来。

根据当前创面的情况选择干燥或者湿润疗法,具体判断依据是:

创面越干燥,越不利于长皮,越不易感染。

创面越湿润,越利于长皮,也越容易感染。

具体调节方法是:油性药膏(市面上大部分非处方烫伤药膏)使创面湿润;水性药膏(芦荟胶之类)使创面干燥;水性药膏中:乳膏偏湿润、凝胶偏干燥。

总结

较浅的伤口,无论包扎不包扎,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能愈合。考虑到您如果是主动检索到了这篇文章,一般而言,需要处理的创面是较深的,较深的伤口在伤后3-5天左右很容易出现感染,这就需要比较专业的使用药物进行干预了。

一周内建议使用乳膏或者凝胶类药物(也就是性状类似“牙膏”或者“芦荟胶”),有条件的可以选购泡沫敷料(性状类似“海绵”);不建议使用油性膏药(如:湿润烫伤膏、京万红等),一周后没感染可以使用油性膏药。如果希望只使用一种药膏,建议使用“磺胺嘧啶乳膏”。也可以使用凡士林油纱(黄纱布),但是凡士林油纱存在感染风险。

创面最好是包扎起来,只有头面部及会阴部的浅度创面才可以不包扎,具体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伤口晾着不包扎,真的好的更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