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7年02月22日 591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是每个宝宝出生后必须要做的常规检查,是听力障碍排查的第一道关。有时候新生儿听力筛查,也让不少家长虚惊一场。据国内外的多方统计数据显示,宝宝出生后3-5天内进行的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率竟高达约10%,而经过诊断性听力检查后,最终被诊断真的有听力问题的可能性仅为1%~3%。为什么孩子明明没问题,听力筛查却没过?这看似“不靠谱”的筛查到底有没有必要做?其实,听力筛查的仪器是相当敏感的,大多数最后并未发现明确听力问题的宝宝,起初的听力筛查没过,受着很多因素影响。
       原因一:外耳道内的残留物因为长时间泡在羊水里,宝宝刚出生时虽然会即时洗澡,但外耳道内难免会残存一部分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这些分泌物的残存会使耳声发射的传入刺激声和传出反应信号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导致耳声发射引出信号的减弱或消失,引起假性“听障”。研究表明,宝宝最佳的听力初筛时间是在出生48小时后。所以,初筛首先不宜过早,其次为了确保筛查的准确性,最好在听筛前用小棉球或棉棒蘸湿,轻轻地给宝宝清理下外耳道,让外耳道保持洁净。
        原因二:中耳腔积液相对于外耳道内的残留物而言,新生宝宝中耳腔内积液对筛查造成的干扰更为严重。如果宝宝的中耳腔内残存有积液,那么无论宝宝自身的耳蜗功能是否正常,听力筛查的结果都会显示为异常。不过不用担心,中耳腔内积液会慢慢吸收,因而倘若初筛和42天的复筛都没过,3个月后的听力诊断性检查时,也会随着积液吸收干净而恢复正常,只是这种“阳转阴”的现象会让家长揪心一段时日。
        原因三:不安分的宝宝宝宝做听力筛查的时候,都会被医生要求睡眠状态。不是因为听力筛查必须要在睡眠状态下进行,而是由于宝宝睡着了更听话。刚出生的宝宝多动,情绪容易烦躁,清醒状体下,往他耳朵里塞东西会让他瞬间“发飙”,这时的测试结果也往往会出现假阳性,所以,先将孩子哄睡后再做筛查最保险。
       原因四:鼻塞、喉鸣、呼吸重宝宝感冒了,鼻塞、流鼻涕、咳嗽、呼吸不畅……当孩子出现感冒症状,呼吸受阻时,听力筛查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假阳性。这时候最好等感冒好了再查。此外,还要注意,存在喉鸣现象的宝宝也会影响听力筛查。什么是喉鸣?就是呼吸时会发出小鸡叫般的声音,这是由于宝宝喉软骨没发育好,喉部组织软弱松弛,吸气时喉头软骨盖住了声门造成的,有持续性或间歇性之分。但无论哪种情况,喉鸣都会伴随呼吸困难,感冒时尤其严重。这种情况下,听力筛查很可能不过,需要先治好再说。
       原因五:操作不规范如果医生在进行听力筛查时操作不当或不规范,例如耳塞没有完全插入宝宝的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出现断线等,也会影响听筛结果。同时,如果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比如周围的噪音比较大,也会造成听筛结果失真。既然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结果,所以听力筛查不过,不能武断的判断耳聋。如果初筛没过,42天的复筛和听力诊断就显得尤为必要。通常,上面这些原因,通过复筛和听力诊断都可以排除,而像耳蜗毛细胞损害、蜗神经损害等病理性原因,则需要进一步精细的听力检查才能确认听力损失的轻重和性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