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结直肠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2017年03月08日 143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预先存在的腺瘤发展而来,这些腺瘤是增生的上皮组织,内部包含有各种组织类型。腺瘤样病变可以发生在大肠的各个位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的频率也逐渐增加。大多数腺瘤样息肉直径小于1cm,大的病变组织学上呈绒毛状改变,则与恶性改变关系密切。临床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的证据已经证实腺瘤样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腺瘤都将发展成癌,也不除外正常黏膜直接癌变的可能(如来自与扁平黏膜上皮)。虽然在肿瘤疾病的国际分类上将结直肠和直肠肿瘤分开讨论,但是研究认为大肠的恶性肿瘤应该根据部位分成3类,即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这三个部位的肿瘤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病率,因此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致病因素。

       2.不同部位的结直肠癌在发病的年龄和性别上存在差别,如右半结肠癌好发于女性,而直肠癌好发于男性。

       3.时间趋势显示近端结肠肿瘤较远端结肠肿瘤的发病率增加的趋势,提示两者存在不同的致病病因和危险因子。

       在多种环境因素中,一些饮食成分(如动物脂肪、牛肉和乙醇饮料)、缺乏体力活动、肥胖和吸烟显示出能够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而水果、蔬菜、不吸收的纤维素、抗氧化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C和E)、钙、叶酸、体育锻炼和一些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和舒林酸)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尤其是病程持续时间长和累及整个大肠的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最后应该重视的是,家族性和遗传性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有10%—20%存在受累的一级亲属,这样家族中的家族成员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3倍。有两个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已经在分子水平上得到了阐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