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我是钢铁战士” ——肿瘤型人工膝关节治疗股骨转移瘤

2018年07月25日 482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院骨科首次成功为股骨远端转移瘤并发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实施肿瘤型人工膝关节重建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现患者已顺利步行出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赵洪普

(患者与赵洪普教授治疗组合影留念)

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的关节置换术,或许您早已耳熟能详。的确,随着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关节置换术,这些患者大多数是因终末期的关节疾患,如重度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引起关节的疼痛以及关节畸形、功能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后行关节置换手术的。但您是否听说过,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也能做膝关节置换手术呢?

肾癌患者,再遭重创

来自珠海的彭叔,现年56岁,12年前因右肾细胞癌行右肾切除术,后一直行肿瘤靶向治疗。2016年9月,出现右大腿肿痛,当地医院行PETCT检查提示右股骨远端肾癌骨转移,接受肿瘤局部射频治疗。起初,因为疼痛轻微,彭叔不以为然,如常生活工作。直至2017年11月26日,突感右大腿疼痛剧烈,难以行走。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股骨远端肾癌骨转移并病理性骨折,建议截肢治疗。正直事业鼎盛时期的彭叔,无法接受如此残酷的结局。于是,经朋友的介绍,彭叔慕名向我院骨科赵洪普教授求医。

(患者术前右股骨远端X线片)

赵教授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彭叔右大腿仍有保留和肢体重建的可能,这对患者是极大的鼓励,从而燃起了彭叔及其家人的希望。经进一步影像学和化验检查,患者除外右股骨下端病理性骨折外,未发现全身其他组织转移灶。慎重起见,赵教授就彭叔的相关病历资料与省内专家进行了会诊讨论,取得了采取肿瘤切除,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重建手术治疗的共识。

专家娓娓道来,指点迷津

骨科赵洪普教授介绍,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各类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见。当前骨科肿瘤专家共识:根据肿瘤性质、生长分期、化疗等治疗的反应,可采取保留肢体、肿瘤段切除肢体功能重建、截肢治疗。因保肢、肿瘤段切除功能重建、截肢三种治疗对患者的最终预期寿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且随着各种保肢、功能重建技术的进步,现已很少采用截肢手术治疗。即便是原发脊柱肿瘤或单发的脊柱转移肿瘤,依据肿瘤生长情况多数可行肿瘤切除重建治疗。

股骨是各类内脏肿瘤骨转移的较常见的部位,常导致病理性骨折,引起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股骨周围有强大的肌群,常导致骨折端移位,保守治疗患者痛苦大,生存质量极差。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既可以尽早地恢复下肢功能,又相对简化了手术,置换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国外研究显示,在完整或部分切除转移瘤后,应用人工关节能有效地重建大段骨缺损,同时具有良好的固定强度和关节功能。象彭叔的这种情况是比较适合行肿瘤型人工关节重建手术治疗的。

顺利度关,难忘恩情

在综合了解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分析影像学数据后,赵洪普教授治疗小组为彭叔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手术方案,其中包括假体材料的选择,假体的放置角度,术中术后止血止痛等。2017-12-07,在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配合帮助下,由赵洪普教授主刀,顺利地给彭叔实施了右股骨远端转移肿瘤病灶清除+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术。术后第一天,彭叔在床上开始了右膝关节屈伸锻炼。在止痛剂的辅助下,彭叔在进行功能锻炼过程中,并不感觉很大的疼痛。术后的第二天,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彭叔已经可以慢慢下地行走了。刚开始是在助行器的辅助下在平地上行走,再过渡到扶墙慢慢行走。通过不断的锻炼,术后三天,彭叔开始上下楼梯的训练,一开始比较吃力,但是随着肌力的恢复以及创口的愈合,彭叔感觉越走越轻松。术后7天,我们对彭叔做了一次疼痛以及功能方面的评估,疼痛VAS评分3分,肢体功能Enneking评分优,生活质量Kanofsky评分显效。术后两周,经赵教授治疗组评估达出院标准,彭叔开心地自已去到一楼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时,彭叔紧紧握着赵洪普教授的手,激动地说:“我是钢铁战士”。

(患者术后X线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