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鼻出血的病因、症状及治疗

2020年05月02日 837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

[病因]

病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全身和局部病因两类

1.局部病因(1)外伤:鼻腔、鼻窦外伤或手术等损伤局部黏膜、血管发生鼻出血,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等损伤黏膜血管也可引起鼻出血。

          (2)炎症:各种鼻腔和鼻窦的感染均可因黏膜病变,损伤血管而出血。

          (3)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的骨嵴或骨棘或鼻中隔偏曲的凸面、鼻中隔糜烂、溃疡或穿孔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4)肿瘤:其中最易发生鼻出血者为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

2.全身病因(1)心血管疾病:为全身因素中最重要的病因,如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心力衰竭等。

          (2)血液病:如血友病,纤维蛋白形成障碍,异常蛋白血症和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后等;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的疾病,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内分泌失调:女性青春发育期的月经期鼻出血,绝经期或妊娠期的最后3个月亦可发生鼻出血。

          (4)急性传染病:如流感、出血热、麻疹、伤寒及传染性肝炎等。

          (5)其它全身性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肝、脾、肾等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汞、磷、砷、苯等化学物质可破坏造血系统也可引起鼻出血。

[临床表现]

鼻出血由于原因不同其表现各异,多数鼻出血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数滴或数毫升,重者可达几十毫升甚至数百毫升以上,导致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

出血部位大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利特尔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儿童、青壮年人鼻出血多发生于此区。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男性患者,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后部,位于下鼻甲后端附近的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及鼻中隔后部的动脉,此部位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中吐出。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发生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交替或同时出血。

[处理]

鼻出血属急诊。首先安慰病人使之镇静,问清是哪一侧鼻腔出血或首先出血,是初次出血还是再次出血,估计出血量,结合局部和全身检查情况,采用适当方法止血。

1.一般处理 一般采取坐位或头略向前倾位,疑有休克时,可取平卧位。嘱病人尽量将流入口中之血液吐出,以免咽下刺激胃部引起呕吐,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如安定、异丙嗪等。

2.止血方法 多数情况下鼻出血是在鼻中隔前下部易出血区,且一般出血量较少,可采用指压法,嘱病人用手指紧捏两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10~15分,指压期间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鼻部及面部,此方法适用于出血少量且出血在鼻腔前部的患者,如果松指后仍出血,可将纱布或棉球揉成细长条,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对于自行止血效果不佳的患者,建议速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

(1)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由于鼻内镜技术的出现,应用激光、射频或微波烧灼易于控制出血而且效果好,可对鼻腔前部和后部的出血点进行烧灼。

(2)填塞法,适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①前鼻腔填塞法:是较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将无菌凡士林纱条,自上而下、从后向前进行鼻腔填塞,使纱条紧紧填满鼻腔,48小时后取出纱条,如再出血可再行填塞,理想的填塞是尽量小范围,而又明确止血。②后鼻孔填塞法:经前鼻腔填塞法未能止血者,改用此法,填塞时间一般为72小时,不宜超过5天,填塞期间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血管结扎术或血管栓塞术,适用于以上方法无效的严重出血者。

3.全身治疗 

(1)针对局部和全身原因进行治疗,必要时须请有关科会诊。

(2)镇静剂:对紧张、烦躁、恐惧的患者,应用镇静剂可减少出血,对反复鼻出血患者应用镇静剂尤为重要。

(3)止血药与维生素的应用:常用立止血、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维生素K4等。

(4) 输血和补液: 对失血过多或出现休克者,应予输血、补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