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及治疗

2018年08月03日 821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视神经萎缩是一种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视神经纤维退行性病变,导致视觉功能障碍的疾病。以视力下降、视盘颜色变淡(或苍白)、视野缺损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它不是一种单独和疾病,是视神经各种病变及其髓鞘或视网膜神节细胞及其轴突等的损害,致使神经纤维丧失、神经胶质增生的最终结局。大连210医院眼科兰守夕

常见病因有:

外伤性视神经挫伤、Leber病、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炎、视网膜脉络膜炎、中毒引起的有铅、奎宁、烟中毒、乙胺丁醇、异烟肼、洋地黄等、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视神经瘤或其它肿瘤压迫、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等。临床上根据眼底表现和病因,将其分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两种。

诊断要点

⑴眼底检查:①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色淡或苍白,边界清晰。视杯可见筛板,血管正常。②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呈灰白色,边界模糊不清。生理凹陷消失,视网膜动脉血管变细,血管伴有白鞘,后极部视网膜可见殘留硬性渗出或见未吸收的出血。

⑵视野检查:视野改变与视神经损害的部位相关。

⑶视觉诱发电位检查:P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

⑷头部或眼眶CT或MRI检查:可帮助进行病因的鉴别诊断。

西医治疗:

⑴治疗原发病: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脑瘤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高眼压者使用降眼压药物或手术治疗;非特异性炎症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压迫性疾病应除去压迫物。

⑵去除任何可能致病因素:如戒烟酒,停止使用引起本病的药物。

⑶神经营养剂: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叶酸、多种维生素、肌苷、ATP、辅酶A、

⑷神经修复药:鼠神经生长因子。

⑸血管扩张药: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眼外观端好,瞳神全无翳障气色,视物昏,甚至盲无所见,属中医学青盲范畴。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

⑴气滞血瘀证:外伤或头部手术后视力下降,视盘淡白,或伴头痛健忘,失眠多梦,舌质紫暗,舌苔薄白,舌边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g,红花6g,当归10g,生地黄15g,川芎5g,赤芍10g,牛膝10g,桔梗10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3g。外伤所致视网膜水肿加茯苓10g,薏苡仁30g,茺蔚子10g以祛瘀利水;若有玻璃体积血加益母草10g,泽兰10g,白茅根20g,苏木10g,三棱10g,莪术10g以破血散瘀。气虚者加黄芪15g党参15g益气活血。若兼有肝郁气滞者加郁金10g,青皮10g,香附10g行气解郁。

⑵肝气郁结证:视物模糊,视盘色淡或苍白,动静脉变细,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治法:疏肝解郁,舒肝明目。方药:舒肝明目汤加减: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决明子10g桑椹20g女贞子20g夜交藤10g桑寄生10g甘草3g。若兼肝郁而阴血亏虚者加熟地黄10g以滋阴养血;若兼头目胀痛者加夏枯草10g菊花10g石决明10g以清利头目。

⑶气血不足证:视物模糊,视盘色淡或苍白,头晕心悸,失眠健忘,面色少华,神疲纳差,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治法:益气养血,通络明目。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熟地黄15g,白芍10g,川芎5g,当归10g,甘草3g,菟丝子10g,桑椹15g。若兼血虚甚者加鹿角胶10g,阿胶10g,补血明目。兼血瘀者加丹参10g,牛膝10g,以活血祛瘀。

⑷肝肾阴虚证:视物模糊,视盘色淡或淡白,兼有头晕耳鸣,眼干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或遗精盗汗。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明目。方药:明目地黄汤加减:熟地黄15g,生地黄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神10g,柴胡6g,当归10g,五味子3g。若兼有口干咽燥、颧红、舌红者加知母10g,黄柏10g,以滋阴降火,若兼有眼干涩不适者加天花粉10g玄参10g。

针刺治疗

⑴张彬著.针刺治疗眼病图解.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4 主穴;承泣、太阳、攒竹、风池。配穴:睛明、上星、百会、球后。手法:睛明左手向外侧固定眼球,右手靠眶缘缓慢刺入1寸,太阳斜刺0.5寸,承泣、球后左手拇指向上固定眼球,右手将针缓慢直刺1.5寸,风池向鼻尖方向直刺1.2寸,上星、百会、攒竹平刺0.5寸。

⑵姚芳蔚.视神经萎缩证治.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2,2(4):223.主穴:球后、承泣、上、下睛明。配穴:合谷、翳明、足三里、三阴交等。隔日行针1次,每次取主穴配穴各2个,采取强刺激手法,针刺得气,加强刺激,并留针20分钟。

治验集萃

⑴郭廷赞用萎缩复明丸治疗视神经萎缩96例。处方:党参、菟丝子、菖蒲各120g,黄芪、熟地黄、鸡血藤、茺蔚子各90g,香附、白芍、枸杞子、五味子、木瓜、女贞子各60g,紫河车40g,三七30g,麝香2,猪脑髓适量。共研细末,过80~100目筛,制成水丸。每次服9g,每日3次。1个月为了疗程。(四川中医,2000,2)

⑵张湘晖辨证治疗视神经萎缩95例。①肝郁气滞型:用青皮、柴胡、丹皮、当归、赤芍、茯苓、白术、郁金、丹参各10g,葛根15g,甘草6g;②心脾两虚型:党参、黄芪各15g,茯苓、龙眼肉、白术、当归、枣仁、白芍、丹参各10g,远志、广木香、甘草各6g;③肝肾阴虚型:枸杞、菊花、茯苓、山药、熟地黄、牡丹皮、泽泻、当归、丹参各10g,陈皮6g;④气滞血瘀型:生地黄、当归、赤芍、桃仁、川牛膝、柴胡、枳壳各10g,红花、川芎、甘草6g。随证加减,儿童剂量酌减,每日1剂,水煎服。酌用维脑路通10ml(或灯盏花素20mg,或血栓通6ml),加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针刺用主穴:睛明、球后、承泣、攒竹、鱼腰、太阳;配穴;合谷、肝俞、肾俞、脾俞、光明、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取主、配穴1~3穴,针刺,留针20~30分钟,1~2日1次;10次为1疗程。用维生素B1口服,维生素B12肌注。(中医杂志,2004,5)

⑶周星海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126例。用抗萎明目汤;熟地黄、生地黄、枸杞子各15g,生黄芪、葛根各30g,丹参20g,党参、当归、灵芝草、川芎各10g。肝郁气滞加柴胡、牡丹皮、青皮、郁金;心脾两虚加炙甘草,炒白术、酸枣仁、龙眼肉;肾阳虚加山茱萸、杯山药、鹿角片、淫羊藿;气滞血瘀加桃仁、红花、牛膝、益母草。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肌苷注射液80mg,每日1次注射患眼球后部。配合高压氧。1疗程10次。(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