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身体从未忘记  ------你所经历的创伤住在你的身体和大脑里

2021年10月10日 942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身体从未忘记

    ------你所经历的创伤住在你的身体和大脑里

                       孟伟

         ( 声明:严格遵守保密伦理,保护来访者隐私,隐去所有可以辨识的个人信息。本文5000余字,对心理创伤做一个初级的科普。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前提是我们得知道裂痕在哪什么裂痕才能对症处理。本文对心理创伤做一个初级的科普。

 

  生命有此困境,必有其来路,溯洄从之。

   凡有心理困扰,准备做心理咨询的人,这篇文章都值得你来看一看,对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看见和了解。

 看清自己生命的纹理,来龙去脉,经历了什么以至于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困扰。

     

       大多数来访者的问题与心理创伤有关,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但很多来访者不知道自己有创伤。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很多来访者并不理解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会问到他的童年或者是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觉得浪费时间浪费钱。

很多的人是有创伤而不自知,急于解决当下的症状,殊不知找到那个诱发原因是非常重要的突破点。

       在初始访谈搜集信息的时候咨询师总是会问来访者的童年经历,你有没有什么大的创伤事件,从精神分析动力学的角度认为,如果有创伤,多半就会有强迫性重复。就是同样的遭遇同样的困境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好像陷入了宿命。

     荣格说:  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到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

     年龄越小影响越大,孩子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成熟,外界的伤害刺激会影响人格特质的形成。一句话,长成什么样子都是日积月累一点一点习得的。

      就是同样的遭遇同样的困境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好像陷入了宿命。

   

   大部分人多少都有创伤,只不过影响不一样,有的人创伤事件虽多,但自我疗愈功能强大,用一句话说就是烦杀不死你的必使你更强大。

但有人的人,真的就被过往的创伤困住了,无法自拔。用过去的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应对当下的事情,但是情境已经发生变化,那些曾经有用的策略不再适用。内心陷入冲突,问题就来了。

 1关于创伤的故事

       身体会记住你经历的创伤,情绪也会有记忆。请您仔细回想,有没有某个声音某个地点某个场景,会唤起你曾经受伤的记忆,潜意识你是回避的?

      活这么久,大部分人多少都有创伤经历,但不是所有的创伤事件都会形成创伤,因人而异。人的性格特质不同社会支持系统不同,同样的事件,对人的影响也不一样。先天内向,敏感,社会支持系统不好,爹不会疼妈不会爱的更容易形成心理创伤。

创伤并不可怕,我们都有自我疗愈的功能,觉察永远是改变的开始,不觉察无改变。

 

          A,30岁男性来访者

30岁男性来访者,在妻子生完孩子不满百天的时候出轨了,他非常痛苦自责,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他的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就背叛了妈妈,出轨离婚了,他从记事起是和奶奶爷爷在老家长大的,一年都见不到父亲一次,母亲再婚,有了自己的家,也基本不见面。

在他长到30岁的时候,他见过父亲的面不超过10次,来访者非常痛苦的说:“我从小的时候就发誓我绝不做父亲那样的人,背叛家庭,不负责任。我发誓要对孩子和我爱人好,好的照顾他们,不让他们经历我的痛苦。

 

      可是为什么我却做了像爸爸一样我最讨厌的那种人,为什么呢?我明明是爱妻子的,我怎么会

为我最讨厌的那种人呢?”……..

     他不知道,父母婚姻的失败,父亲的缺席,出轨.......这些会给一个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他不知道健康的爱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去做。长大后,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有的很难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我们不在这里探讨过深,点到为止。有些家族创伤会以代际传递的方式传给下一代。

      好在,他有足够的觉察。

远离一群生意上经常去色情场所的朋友,现在已经回归家庭。

 

  



           B  16岁男孩的妈妈。

B说:儿子,读高一。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妈妈工作很忙,爸爸很久才回一次家,在外地工作,爸爸妈妈感情并不好,妈妈周末的时候也不带孩子出去玩儿,妈妈心情不好会迁怒于孩子,就让孩子自己在家里和奶奶玩儿,经常打孩子耳光,从三3岁打到10岁,一直到孩子出了问题去看心理医生,说有躁郁症的倾向,从此不再打孩子。

 

       问孩子有什么创伤性的经历的时候,她是这么回答的,这是她的原话:

   孩子的主要创伤有什么我也不知道,从小就敏感和脆弱,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小学四年级比较突出,不合群,易激惹,畏难情绪,习得性无助的问题越来越多。         

     小学一次被同学欺负,把他手表扔到厕所;

      小学有一次放学的时候,在操场和低年级孩子发生摩擦,对方家长把他禁锢起来叫骂足足两小时,他就是不肯求助家长;

      还有初中一次被男生围观说小鸡鸡很小;这个状态已经5年了,疫情在家导致情绪恶化,开始去精神医院看病当做抑郁情绪治疗。

中考过程很痛苦,最后也考到了理想中的学校。开学不久,就因为不当的言行被别人通过网络孤立指责,甚至辱骂他,不想去这个学校,没有其他学校可去,目前很痛苦”。

     当这位妈妈说孩子有什么创伤我也不知道,然后又说了一堆她都不知道的创伤事件的时候,我当时是有愤怒的,因为我也是一个妈妈.

      妈妈自己情绪不稳定,经常打孩子,男孩子和母亲没有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爸爸常年在外很少回家,父母感情不好,父亲的功能基本上是缺失的;

    不止一次的经历过校园霸凌,身体的侮辱;妈妈的暴打,网络孤立指责,孩子会认为我不好,妈妈才打我;我不好别人才都讨厌我欺 负我。这样久了,孩子会形成低自尊的人格特质。会本能的回避那个伤害他让他感到危险的世界来保护自己,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这一已经是很大的身心创伤了。尤其是长时间的生活在高压之下,大人都会崩溃,何况是个孩子?不是只有严重的暴力才是创伤。

      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都是惴惴不安的,这个世界让他感到不安全,惶恐不安,有研究证明青少年的大脑皮层还没有发育完整,创伤对孩子大脑的发育,神经递质的分泌及人格特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任何一种持续的创伤事件都有可能对孩子的人格结构产生影响。

     我见过很多孩子,惴惴不安,不自信,不敢表达自己,不敢公众场合下讲问题,不用沟通我都猜的出这种孩子缺乏爱和安全感,养育环境糟糕。而那种有暴力的孩子多半是暴力下长大,一切行为模式都是习得的。

     一个男孩子他的生活当中没有父亲的正常陪伴,没有一个成长的榜样和模仿对象,很多事情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是得体的,但是他的青春期已经到来了,青春期的问题一出来,养育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内心积聚的创伤,一下子全都爆发了。

 

   C    31岁没有朋友的大男孩

      没有同性朋友没有异性朋友。

      自己说“由于上学期间成绩不好,总是被老师瞧不起,就越来越少与家人同学沟通,自述在高中的时候就出现了余光强迫症。我特别的渴望和人交流,但是会出现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刚认识的时候他说我会很真诚很开朗的和人交流,把自己最真诚的一面展示出来;

     第二阶段准确的说是见面的第二三次后,由于自己的余光强迫症会让对方觉得不舒服,交流有点尴尬;

    第三阶段对方对自对我视而不理睬,我会很受伤;

    最后一阶段我会放弃现在的工作,离开现在的环境,换下一个工作,一次又一次,为此我很苦恼,但是我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又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强迫性重复,有创伤往往就有强迫性重复。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困境会一再上演,人生好似一场重复演出。就这位来访,高中时被否定被孤立被老师同学伤害,那时就退缩,出了问题,大脑一直被困组。用过当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现在,环境已经变了,他的应该对策略已经不适应现在,但他还停留在那时......

        这是他在习得性无助的过程当中形成的强迫性重复行为,需要足够次数的重复重新建立正向的行为模式,取代回避的模式,直面自己的痛苦恐惧,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打破习得性无助的行为模式。用习得性的自信模式来打破习得性无助的行为模式。

          心的重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这是让我遗憾的一个案例,我本可以做一个分阶段的行动方案,更好的帮助他,但改变需要时间,它十几年的问题怎么可能一次咨询就解决呢?心理咨询不是感冒药,可以立竿见影。遗憾的是他没有再来。

 

        十多年了,我相信他不止一次的求助过,但他都没有持续咨询没有坚持行动去改变,自己没有改变得决心,畏难,就想咨询一次立竿见影完全疗愈。不自信,害怕被拒绝,提前放弃,这已经成为他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不求不助,你不来,我没办法帮到你。

    针对十几年的问题,改变对自己无异于对自己动刀做手术,一定会有不适和痛苦。觉察接纳必要的痛苦,以价值目标为选择,才会有真的突破。

     如果继续这么退缩下去,甚至可以预见他的未来,没有朋友没有伴侣没有家庭孤独终老.......    




 2   创伤中的大脑与身体

 

       一个经历创伤没有治愈的人,他的杏仁核处于高唤起状态,杏仁核是情绪的报警系统,高唤起状态会对外界始终保持高度戒备的状态,精神长久处于高压状态,完全不信任外界,总是担心有人要伤害他,因此所有的资源能量都是用来捍卫自身的安全感。会防御过当,不该紧张的也紧张,长期如此,精神状态就会出现异常,强迫行为,社交恐惧,焦虑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都和创伤经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生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是有创伤的,都是带着自己的创伤成长。

      就像是一棵树身上有伤疤,历经风雨,超越创伤,穿过岁月的长河疗愈自己,依然可以长得笔直茁壮,更加坚强有力。不教,

 但是有的小树就没有那么强的力量对抗生命中的风风雨雨,而是伤痕累累,无法应对正常的应对。

     生命之树,枝桠横生,不知道哪个节点就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三观情绪、语言风格、行为模式、待人处事、人际关系………这都会影响孩子。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言行。也要有足够的觉察和敏锐,识别来自于外界的创伤,尽可能不给孩子留下创伤的记忆。

     所有经历的一切,看起来已经过了很久很久,好像对我们现在没影响了,但实际上,身体不会忘记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一旦相似的情景,再一次的出现,好像激活了扳机点,我们身体和情绪会再一次经历从前体验过的那种痛苦。因此产生的回避行为,类似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这一切都是可以化解的,不是无药可解。

      有位朋友,不吃果冻,蛋羹。小时候妈妈奶水少,没办法,刚到百天就给她加了辅食,有次居然喂了大半个蛋羹。人很快就不行了,脸憋得通红........好在去医院抢救过来了。但从此再也不吃蛋羹,即使长大后,哪怕是果冻样的半流质东西,试过多次到嘴里就吐,不舒服。

     让我们,拥有足够的觉察去识别来自于外界的创伤,保护好自己。

     如果您是父母,也要有足够的敏锐,尽量保护孩子远离创伤。

 

   3直面创伤  疗愈创伤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前提是我们得看见自己的裂痕才能去修复。

每个人的生命里注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创伤,不管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创伤,还是来自于外界的人际的创伤,时代的创伤,都不是我们过不好自己人生的借口,只要我们能够有足够的觉察,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能选择去疗愈自己,改变自己,超越创伤,重新建构创伤的记忆,改变创伤对我们的影响。

 

生活中的经历会改变我们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甚至会影响到我们遗传给孩子的基因。理解这些创伤性压力对大脑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直面创伤,更要学着去预防创伤疗愈创伤。

  身体会记住,情绪也会有记忆。

仔细回想,某个声音某个地点某个场景,有可能都会唤起你曾经受伤的记忆,潜意识你是回避的。

     同样的经历有的人经历了更加凄惨的事情而同样过得很好,有的人其实没有经历这么大的创伤,但是却出现了很明显的创伤引发的困扰,究其原因,是人格特质,家庭养育模式,社会环境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看清生命的纹理,经历了什么创伤,对身体对大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什么,以至于出现了现在的困境。

    创伤中的大脑和身体都会出现异样,创伤中的大脑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怎么自我疗愈自己,《身体从未忘记 》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推荐过不止一次,只要有创伤,必须要了解的书。作者是名创伤心理学家巴塞尔.范德考克,这本书是专门研究PTSD,也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创伤疗愈的奠基之作。 一个人有此困境,必有其来处。了解自己经历了什么以至于如此,如何做才能疗愈自己。

读书让认知升级迭代,本身就是自我疗愈的一种方式,最低的疗愈门槛。

 删了又删,还是这么长。创伤疗愈系列,还会继续写。感谢你能读完,读完有问题还可以留言,我看到会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