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测一测:未来十年你会得心脏病吗

2019年03月09日 877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加上饮食结构的改变,休闲方式的转化,以及人们定期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我们感觉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甚至因为心源性猝死的人也慢慢增多起来。


那么,心脏病魔偏爱把魔爪伸向哪些人群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与心脏病有关的6个危险因素:


  年龄



要知道,不同年龄段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指数是不尽相同的。


就人群整体而言,60岁阶段的朋友为患心脏病风险最大,应该当心警惕。但实际上,从40岁开始,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就已经是逐步累积上升的过程了。


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动脉硬化的特点,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血管慢慢开始老化“变旧”,就像表面的皮肤随着年龄增大也会出现皱纹一样。


上图从左至右分别为正常动脉、轻度动脉粥样硬化、重度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的“皮肤”称为“内皮”,也会发生老化,老化之后抗动脉硬化的能力下降,表现为“内皮细胞”功能下降。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阻塞心脏血管,妨碍心肌供血。


   高血压



血压升高,尤其收缩压(即高压)太高的时候,引起心脏病的风险更大。


高血压表现其实有很多种,有收缩压(高压)高,有舒张压(低压)高,还有一天内的血压波动大。有的人是早上起来血压比较高,有的是下午血压比较高。


一般来说,相对比较年轻的人,如30–40岁的朋友得的高血压,更多的是高压、低压都高的情况。但如果是老年人,如60岁以上的人,高血压更多表现为高压比较高,因为年老后大动脉壁僵化明显,从心脏泵出来的血直接冲击在该血管壁上,血压就快速地升高。当然,高压高对血管的损伤也更大,好比瀑布直接飞流直下,撞击下方河床形成深潭一样。

并且同样高的血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心脏病。因为女性在雌激素保护的情况下,血管相对柔韧些,应对血流冲击的能力更有弹性,所以同样的高血压让男性更受伤。


体重指数


相信热爱健身的朋友对体重指数(BMI)不会陌生,即: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重60公斤、高1.7米的人,体重指数算出来就是20.76。


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体重指数越高,心脏病的风险越大。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是相对安全的;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就是肥胖了。


英国牛津大学曾开展一项关于120万名、平均年龄56岁的妇女、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平均BMI为21、体型偏瘦的中年女性中,有1/11的人在55–74岁期间会因心脏问题住院或者死亡;而在平均BMI为34的肥胖女性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达到了1/6。进一步分析发现,BMI越大,出现心脏疾病的危险越大。


血脂


主要还是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即“坏”胆固醇的多少。它会直接导致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的缺血性改变。


一般情况下,容易出现坏胆固醇超标的高危人群包括肥胖者、缺乏运动者、饮食中过量摄入胆固醇的人。因此建议最好每年健康检查时查一次血脂,了解自己的血脂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合理调整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


   吸烟史



吸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导致冠心病。


例如,正常血管内皮可以分泌一氧化氮,对保护人的心脑血管有好处,而吸烟可以影响这种物质的分泌,进而影响血管的舒张功能。吸烟还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的形成。并且实际上,如果长期吸入二手烟,也会增加得心脏病的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凝状态、高胰岛素血症、肥胖等,即往往表现为代谢综合征,并影响中、小动脉的健康,而这些正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而且,糖尿病女性患者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往往比男性更大。因为相对而言,女性血管内皮对血糖的敏感度会更高一些,所以更容易形成动脉硬化。

糖尿病并发症与合并症

认识完6个和心脏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后,我们接下来做一个有趣的小测试,可以大致预测自己或者身边亲友是不是未来10年得心脏病的高危对象:

把以上6个危险因素的所得总分(即总分=A+B+C+D+E+F)加起来。


如果是大于或者等于14分,则代表是高危对象,即未来10年得心脏病的可能性将大于30%,值得高度警惕。


即使没有达到14分但是分数也不低的朋友,也不能放松戒备,就要预防进入高危阶段了,并且间隔3–5年要针对性地到医院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