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视网膜母细胞瘤

2018年07月17日 807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俗称“眼癌”。如果未能及时合理治疗,往往产生严重的后果,轻者摘除眼球,重者失去生命。无论是对孩子的生活还是家庭都影响巨大。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叶美红

     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为1:15000~20000个活产婴儿,我国每年新发病人数超过1100例,仅次于印度(每年超过1500例)。84%发生在3岁以内,95%发生在5岁以内的儿童,无种族和性别差异。其中三分之一为双眼发病,发病年龄早,平均为15个月;三分之二为单眼发病,发病年龄稍晚,平均为27个月。90%以上为散发病例,也就是没有家族史。西方发达国家5年生存率为90~95%,而且其中一些病人保住了眼球和有用视力;中国目前的5年生存率80~85%,眼球保存率就更低了,目前我国眼球保存率约为30-50%,大约1~2%的病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眼球萎缩,肿瘤也随之坏死,临床称为“自愈”。

    临床上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常见的表现是:白瞳、斜视、视力下降和眼红等;其它相对少见的临床表现还有眼球突出、假性前房积脓、无菌性眶蜂窝织炎、流泪等。白瞳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俗称“猫眼”,也就是瞳孔反射白光,在暗处或者晚间更明显,与晚间猫的瞳孔相似;也有的病人在某个角度可以看到明显的白色反光。73%的病人首发症状是白瞳,而且一旦出现白瞳,则意味着肿瘤已经进入中晚期;此时的肿瘤较大,往往伴有视网膜脱离等。因此一旦发现眼睛有白色反光应立即就诊。

     治疗上传统的治疗原则是保命,方法是作眼球摘除术,或外放射治疗,但这毫无疑问会严重患者的外观。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要求的提高,治疗原则除了要保住患儿的生命,还要尽量保住患儿的眼球,同时还要尽最大可能保住一定的有用视力。方法上对比较早期的病人可采用化疗、局部治疗、高选择性眼动脉化疗及联合治疗等等,提高了保眼率,并有部分病人可以保留一部分的有用视力,但对晚期肿瘤患者还是以眼球摘除为主,也有由于家长对治疗方案的选择犹豫不决最后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眼球摘除甚至失去生命的。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家长一旦发现患儿有“白瞳症”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同时要及早配合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