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肝移植手术成功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么?

2019年08月13日 877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最近碰到了好几个做完肝移植的老朋友,都是术后十年以上的,因为术后没有定期门诊随访而出现新的毛病,对于这些已经在鬼门关闯过一劫的人来说显得非常可惜,毕竟一路走来不容易,肝移植是普外科最大的手术了,手术步骤复杂,手术风险高,好多患者觉得手术做成功了就万事大吉了,那么手术成功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么?今天我们就聊聊肝移植术后远期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李照

 

1、          远期血管、胆道并发症仍然存在

换肝手术需要将肝脏的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和胆道四套管路重新接通,手术当中管道的通顺并不能保证术后远期的管道通顺,这些管道还有可能出现狭窄、堵塞的可能。例如做活体肝移植的患者可能因为肝脏再生导致血管扭曲而继发形成血栓,或者因为供肝的缺血损伤而导致胆道狭窄,这些都会对移植肝的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定期复查肝功能和影像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排斥反应、感染和药物毒性间的平衡

肝移植术后为了预防供肝被排斥需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而免疫抑制药物多有肝肾毒性,需要定期监测这些抗排异药物的血药浓度来判断最佳的服药剂量。好多患者在早期还能坚持,慢慢的就会疏忽对血药浓度的监测,有些朋友甚至忘记了吃药,再想起时又人为的多加量吃药,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肝移植的患者始终在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天平两端徘徊,而调整这个平衡的准心就是抗排异药物的剂量。吃的过多会造成机体免疫力被抑制,感染的发生率就会增高,同时会造成肾功能损伤,我们有好几个患者都是因为长期不规律口服抗排异药物造成肾功能损伤。相反,如果吃的不够,机体免疫力过强就会把供肝排斥。所以即使您看上去不错,也应该定期复查抗排异药物的血药浓度。

 

3、          警惕乙肝病毒及原发病的复发。

很多肝移植患者术前合并乙肝,移植手术后患者的乙肝转为阴性,但需要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和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预防乙肝复发,定期监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滴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朋友觉得反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抽血检测麻烦,自行延长注射间隔,有些甚至为了图省事直接停用抗乙肝病毒药物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等再次复查发现肝功能异常时竟发现是乙肝复发了,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有些患者原发病是自身免疫性肝炎或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术后也会出现原发病的复发,这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测,进行早期防治。

 

4、          矫枉过正的代谢综合征。

很多做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很差,吃不了太多东西,对着美味的食物有种强烈的渴望,当肝移植手术成功后患者的肝功能逐步恢复,食欲也随之恢复,很多朋友觉得应该好好补一补,就不太注意健康饮食了。这样往往容易矫枉过正,当摄入了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后,会出现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再加上免疫抑制剂药物也会影响食物的代谢,所以很多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冠心病或糖尿病,增加了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5、          原发肿瘤的复发和新发肿瘤。

对于因肝脏恶性肿瘤做肝移植的患者应该定期复查肝脏影像学检查监测肿瘤的复发,如果术前甲胎蛋白(AFP)高可以将其作为一个随访监测指标,有时会出现AFP升高而肝上没有发现肿瘤的情况,这时应该进行全身筛查,有些肝癌复发是以肺或骨转移为表现,具体可参考之前的科普文章(甲胎蛋白升高是肝癌?!)。

因为肝移植患者处于一个免疫抑制状态,新发肿瘤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因此除了监测原发肿瘤外,还应常规监测常见的新发肿瘤,例如皮肤癌、肺癌、结肠癌等,有好几个肝移植病友在移植术后继发了结肠癌和肺癌,这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具体可参考之前的科普文章(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预防)。

 

因此,肝移植手术后的远期康复涉及多个环节,手术成功并不代表永远的高枕无忧,我们在以宽松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对疾病的清醒认识,做好定期随访和复查。

外科手术,尤其是肝移植手术,从来就不是一锤子买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