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颅内压增高患者的预后如何?

2020年07月01日 787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严重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经常伴随难治性颅内压增高,需行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降低颅内压。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很多,如颅内血肿、脑水肿或继发脑梗死。不同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是否都应作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存活时间如何?目前无确切的研究结果。荷兰阿姆斯特丹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Taco Goedemans等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该中心接受诊治并去骨瓣减压的aSAH患者资料,结果发表在2017年11月《Br J Neurosurg》在线上。

2006年至2015年间,共53例aSAH患者在该中心接受去骨瓣减压术。作者评估患者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其中,9例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不良,31例死亡。由颅内血肿或血肿相关的脑水肿导致的颅高压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有1/4的患者预后良好。年龄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小于51岁,预后良好的比例可升至46%。由继发性脑梗死导致的颅高压,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均预后不良(图1)。复习文献,105例aSAH患者因脑血肿或血肿相关的脑水肿导致高颅压,在去骨瓣减压后约有一半的患者预后良好;而继发脑梗死致颅高压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最多只有1/4预后良好(图2)。
综上所述,aSAH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采取去骨瓣减压治疗后的死亡率和预后不良的比例仍很高。与继发性脑梗死的患者相比,去骨瓣减压术在颅内血肿或血肿相关脑水肿所致的颅高压患者中效果略好一些。

图1. 53例去骨瓣减压术aSAH患者的预后情况。

图2. 文献内105例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