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如何做到“科学适量”饮酒?

2018年11月09日 805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酒在世界人民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也一向以浓厚的酒文化引以为豪。喝酒不仅是一种文化,高雅的象征,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欢。正确饮酒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连本草纲目都说“酒为百药之长”。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每天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比如黄酒可以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维护心血管健康;葡萄酒可以降低有害胆固醇,预防糖尿病,激发大脑智能,预防胆结石,控制体重,预防肿瘤和强化骨骼等。但是物极必反,过度饮酒往往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喉癌、下咽癌、口腔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均与不科学饮酒关系甚大。因此,如何掌握饮酒的度至关重要。如何才能称之为“适量科学饮酒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田慎之

1.最佳品种

世界上酒的品种有很多,白酒红酒黄酒等等,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地方酒品,可谓琳琅满目。但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适合中国人喝的酒非黄酒莫属。黄酒也是中国最古老的酒品,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人历来主要以五谷为主要蛋白质来源,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养精气”。这种饮食结构导致中国人体质多偏寒性。黄酒是唯一的温性酒,“其性在温、其用在调、其效在通、其功在平、其旨在和”,刚好可以中和中国人偏寒的体质和饮食,起到祛病延年的功效。欧美人以牛羊肉食为主,普遍为热性体质,而红酒、啤酒属于寒性酒,所以刚好配合其饮食而相得益彰。

2.最佳饮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上限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克。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低于60公斤体重者应相应减少。因此以60度白酒为例,一个人一天的酒量大致是50ml,约等于一两酒,换算成黄酒大概二两酒。高于这个量均为饮酒过量。

3.最佳搭配

在饮酒之前要及时进食一些主食,如米饭、馒头、面条等,避免空腹饮酒。喝酒时应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防止酒精对肝脏的损害。还可吃点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能保护肝脏。进食蛋白质种类不同,搭配的酒类也有讲究。比如吃海鲜一定要配黄酒,驱寒、去腥、增鲜、杀菌,而不要喝啤酒。因为海鲜性寒,啤酒也性寒,喝啤酒吃海鲜容易让身体寒上加寒,诱发痛风的危险。

4.最佳醒酒方式

酒后勿喝浓茶,因为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尽量饮用热汤如用姜丝炖的鱼汤,解酒效果较佳。中药菊花葛根花泡茶也可以促进醒酒,保护肝脏。本草纲目记载“葛根花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菊花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药鉴》记载用菊花、葛根花熬汤醒酒“……解醉汉昏迷,易醒,共干葛(宜葛花——笔者注)煎汤。”。

5.最忌讳饮酒的时机

不宜空腹饮酒。空腹喝酒会直接刺激胃粘膜与肌层,破坏胃酸平衡,造成消化不良,容易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等,重者可能导致吐血,时间长了还会引起胃溃疡等一系列慢性疾病。经常空腹喝酒,容易对大脑、神经、心肝等脏器造成伤害,出现头晕、耳鸣、心慌、气短等症状。

情绪不好时不宜饮酒。人在情绪激动时容易头昏脑涨,心跳加快,此时饮酒犹如火上浇油,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发生不可预料的危险。另外忧郁、悲伤时饮酒会引起消化系统不良,新陈代谢紊乱而伤害身体。人的情绪低落时,肝脏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哮喘病等许多疾病会被诱发或加重,此时机体对酒精的解毒功能减弱。如果在精神刺激过大时饮酒,酒精大量吸入人体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俗话说“借酒浇愁愁更愁”,情绪不好时,不放尝试其他方式来舒缓一下,比如郊游,听音乐等。

切忌服药后喝酒。酒精会削弱部分药物的功效或加大药物的毒性。即使只喝一至两杯,酒精成分亦可引起不良后果。服药后喝酒是很危险的,某些药物一旦和酒精混合,便会产生过敏反应。例如服食抗生素后饮用酒精可引致呕吐和头痛。止痛药如布洛芬和亚士匹灵等跟酒同服会刺激胃部组织,引起溃疡或出血,重者可使人休克甚至死亡。最安全的做法是在服药后二十四小时内都不要喝酒。

喝咖啡时不宜饮酒。酒精和咖啡都会令大脑和身体细胞兴奋,酒精与咖啡同饮会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地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睡前不宜饮酒。酒精可扰乱睡眠中的呼吸,使人在睡眠中发生短暂呼吸停顿。而这种短暂的呼吸停顿,如果在一夜之间超过10次,就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上的变化,常表现为血氧饱和度下降,出现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打鼾者可能会加重呼吸暂停的危险。另外睡前喝酒并不一定能起催眠作用,有人喝了酒,大脑反而兴奋,难以入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