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乳头内陷的内涵与诊疗

2018年10月09日 190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门诊时经常见到患者有单侧或者双侧的乳头内陷,因常常发生乳房肿块、乳腺炎、不能正常的哺乳,个中心酸痛苦,难以言表。因此对于乳头内陷的诊疗行为,值得重视。

  乳头内陷指乳头不能正常突出而向内凹陷。乳头内陷的程度,轻者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低平,受刺激后可凸出或可挤出乳头。重者表现为乳头完全陷于乳晕内,甚至无法牵出,呈火山口状,常伴有分泌物或臭味。

内陷的乳头即使被挤出,也细而短,常无明显的乳头颈部,乳头或呈唇状分裂。女性乳头内陷的发生率为1%~2%,可为双侧或仅一侧。

乳头内陷不仅仅影响乳房外形美观。由于凹陷乳头阻塞乳腺导管分泌物的排出,减少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导管内积存的污垢、油脂,会诱发感染感染,引起浆细胞性乳腺炎。此外,因乳头内陷,婴儿难以吸吮乳汁,失去哺乳功能。

1.乳头内陷按程度分成三度

  1.一度 部分乳头内陷,乳头颈部存在,能轻易被挤出,挤出后乳头大小与常人相似。

  2.二度 乳头完全凹陷于乳晕之中,但可用手挤出乳头,乳头较正常小,多半无乳头颈部。

  3.三度 乳头完全埋在乳晕下方,无法使内陷乳头挤出。

2.病因

  乳头内陷的发生多由于青春期乳房发育时,乳腺导管部分纤维化、挛缩,乳头平滑肌发育不良所致。其中乳腺导管短缩和组织纤维化挛缩是引起乳头内陷的主要原因。

  继发性乳头内陷(后天性乳头内陷),是乳头因受乳腺大乳管炎症、肿瘤等疾病影响,而引起的乳头内陷。

3.临床表现

  乳头内陷易引起乳头乳晕炎症、乳腺炎症等疾病,严重乳头内陷甚至引起内陷皮肤呈黏膜化改变、伴有湿疹。继而发生出血、糜烂,形成慢性炎症。
乳腺导管阻塞,导管炎症向乳腺逆行扩散、感染,引起慢性浆细胞乳腺炎。如内陷之乳头得不到及时矫正,长期炎症,会使乳腺导管破坏、纤维化、挛缩,使乳头内陷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不能正常哺乳,易造成积乳,会使乳房易于继发感染。

4.辅助检查

  1)钼靶X线检查 轴位片可发现乳腺内肿块、纤维化和钙化病变。

  2.MRI检查 脂肪抑制扫描时可显示内陷的乳头。

5.诊断???通过望诊及检查可以明确。

6.治疗

1)病因治疗尤为重要。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免疫机能的低下,以及伴发的胃肠系统、肝胆系统的疾病,积极予以治疗,是重要的治疗原则。

2)其他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作为补充,适当选用。

  ①手法牵拉

  青春期是乳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纠正乳头内陷的重要时机。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经常牵拉乳头,可使乳头突出、乳腺导管及平滑肌伸展延长,乳头逐渐向外凸出。这个过程耗时较长,需循序渐进,或可获得好的效果。

  ②吸引疗法

  与手法牵拉的作用原理相似,通过负压吸引装置,牵引内陷的乳头,以达到延长乳腺导管的目的。效果有限。

  ③手术治疗

  (a)支架法乳头内陷矫正术 该方法是迄今惟一可保留哺乳功能的手术方法。它的做法是,用钢丝将凹陷的乳头固定于外支架,经过3~6个月的持续牵拉,达到延长乳头、矫正乳头内陷的目的。适用于凹陷程度轻、中、重度患者。
该方法优点是:不用在皮肤上做切口,不破坏乳腺导管,可以保留哺乳功能。不会影响乳头的感觉,复发率低。
缺点是治疗时间较长,生活不方便。?如若患者免疫机能低下的问题没解决,很多的患者可能会重新回缩。

  (b)切开法乳头内陷矫正术 用于已经生育、不考虑哺乳的女性,或局部炎症反复发作、严重凹陷畸形的患者。
手术完全切断乳腺导管,充分松解凹陷乳头,设计组织瓣充填乳头根部组织缺损,以加强对乳头的支撑。

  该方法优点是:一期完成手术,治疗时间短。缺点是离断了乳腺导管,不能哺乳。如乳头深面的瘢痕再发生挛缩,仍会引起乳头内陷复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