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秋水仙碱预防房颤,您需要知道的痛风药新用

2015年12月08日 1441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秋水仙碱简介

       秋水仙碱,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素。早在18世纪,秋水仙碱已用于治疗急性痛风,因它可以抑制粒细胞浸润和乳酸的生成,起消炎止痛的作用,对急性痛风性关节性关节炎有特异性作用,用药后数小时关节内的红、肿、痛、热症状即可消失。对一般疼痛、炎症及慢性痛风均无效,也不影响尿酸的排泄和其在血中的浓度。

二、秋水仙碱预防消融术后房颤

       2012 年希腊学者Deftereos S 对161例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秋水仙碱是有效而安全的药物来预防PVI后房颤早期复发(在没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 下)。研究中有81例患者使用0.5mg 每日2次口服 秋水仙碱,经3个月随访发现,其中只有16%出现房颤复发,而安慰剂组是33.5%。同时服用秋水仙碱患者体内炎症标志物如CRP和IL-6均显著降低。

       2014年,该学者对上述研究延长了随访时间及扩大了样本量,发现可以有效降低单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同时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经过15个月随访发现,秋水仙碱组复发率是31.1%(32/103例),而安慰剂组则高达49.5%(51/103例),秋水仙碱组可降低相对风险比达37%。同时秋水仙碱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也较好。提示秋水仙碱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复发的中长期预防效果良好。

       无独有偶,2013年 来自日本学者Yasuyuki Egami发表在Circulation上一项研究也发现,0.5mg 每日1次口服2周秋水仙碱可抑制房颤患者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房颤复发率,秋水仙碱组与安慰剂组复发率对比是31% VS 53% (11/36例 VS 27/51例)。

       秋水仙碱预防房颤术后复发的机制主要与抑制炎症作用相关。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会在心脏局部产生损伤,从而激发炎症反应,因此秋水仙碱抑制炎症的效应就成了房颤术后防止复发的优势。

三、秋水仙碱应用注意事项

       秋水仙碱作为一种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药物,在有效的同时还存在一定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

       1.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反应程度与个体差异有关。

       2.胃肠道反应:多见,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重者出现肠麻痹。

       3.可抑制呼吸中枢,增加对中枢抑制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拟交感神经药物的反应,使血管收缩。还可以通过对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而引起高血压。

       4.其他:四肢酸痛、静脉炎,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但一般来讲,小剂量口服是很安全的,尤其在预防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在医生指导下,口服 0.5mg 每日2次是安全有效的,这在以上的临床研究中已经被证实。

       另外,小剂量的秋水仙碱在预防心肌梗死、改善心衰患者炎症状态方面也有作用,在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中尤为适用。

       总之,在临床医生充分评估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小剂量口服秋水仙碱是安全的,同时对病人也是有良好获益的,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Deftereos S, Giannopoulos G, Kossyvakis C, Efremidis M,Panagopoulou V, Kaoukis A, Raisakis K, Bouras G, Angelidis C, Theodorakis A,Driva M, Doudoumis K, Pyrgakis V, Stefanadis C. Colchicine for prevention ofearly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a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J Am Coll Cardiol. 2012 Oct 30;60(18):1790-6.

2.Deftereos S, Giannopoulos G, Efremidis M, Kossyvakis C,Katsivas A, Panagopoulou V, Papadimitriou C, Karageorgiou S, Doudoumis K,Raisakis K, Kaoukis A, Alexopoulos D, Manolis AS, Stefanadis C, Cleman MW.Colchicine for preven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pulmonaryvein isolation: mid-term efficacy and effect on quality of life. Heart Rhythm.2014 Apr;11(4):620-83.Egami Y, Nishino M, Tanouchi J. Correlation between left atrial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volume and acute effects of colchicine treatment after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Abstract 12945) Circulation. 2013;128:A12945.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

丁春华大夫已调任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721医院)心脏医学部主任. 

请挂:周一下午、周四上午"心律失常门诊",因北京挂号不能显示专家姓名. 

网上挂号:http://www.bjguahao.gov.cn/dpt/appoint/132-200001327.htm 

微信挂号:搜索并关注“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公众微信号。 

地址:北京海淀区玉泉路15号,邮编 100049. 电话:010-59971314.
擅  长:
1.危重、疑难心脏病、心血管病诊治;2.心律失常(心跳过快或过慢、不齐、早搏、间歇、传导阻滞,包括预激综合征、室上速、室速、房速、房扑、房颤、房早、室早、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和晕厥(头晕、晕倒)的诊治;3.导管消融、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手术。

执业经历:
丁春华,男,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心脏中心归国专家,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主任。

心律失常专业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心律》杂志编委,美国心律协会会员、美国华裔心脏协会会员、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会员、美国《循环》、美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杂志审稿人。
中国临床心电学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电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保健协会理事等。


1994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8年硕士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导师黄德嘉、姜建教授,掌握心导管操作和心电生理研究技术。2004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导师黄体钢教授。
1998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科工作,开展介入手术。
2000年: 赴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亚利桑那州心脏病医院学习电生理和心导管操作。
2005-2010: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心脏科,任心脏电生理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1)在临床心脏电生理和心律失常介入手术方面,师从于UCSF心脏科主任兼电生理室主任 Jeffrey Olgin 教授和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创始人Melvin Scheinman 教授。
(2)在心律失常研究方面,建立心脏生理实验室,包括心脏电生理光学标测系统、膜片钳和微电极等记录系统,研究范围涉及心律失常的细胞和基因治疗、抗纤维化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干细胞治疗与心律失常、缝隙连接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等方面。已有多篇文章和专著发表。
2010年: 回国创建并担任广东省中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心脏电生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研究员。
2016年: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 心脏医学部主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