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呼吸康复

2017年12月06日 16613人阅读

呼吸康复训练是指为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呼吸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缩唇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肌训练、排痰训练等。

呼吸训练的适应症包括:

限制性障碍:胸膜粘连、肺结核后遗症、肺纤维症、肺结核、肺癌术后肺切除所造成的肺泡障碍;


阻塞性障碍: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等引起的气道障碍;


混合型障碍: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


呼吸不全:ICU、CCU、未成熟儿、新生儿肺不张;


呼吸肌障碍:颈髓与上段胸髓损伤、进行性肌萎缩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引起的呼吸肌无力。

呼吸训练方法:

缩唇呼吸:嘱患者闭口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像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秒。呼气时缩唇程度由患者自行调整,匀过大或过小。每次训练15~20min,每日2次[1]。

腹式呼吸:可采用卧、坐、立位练习,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同时要注意吸气时用鼻深吸气,呼气时则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开始每次训练5min,逐渐增加至每次10~15min,每日2~3次[1]。

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包括一些吹气球、吹蜡烛等,还有深呼吸练习、抗阻呼吸训练等。
呼吸肌是人体呼吸运动的重要动力来源,提高呼吸肌功能,可以预防呼吸肌疲劳以及呼吸衰竭的发生,对改善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呼吸肌包括膈肌,肋间肌,腹肌以及胸廓辅助肌。平静呼吸时,吸气为主动呼吸,由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引发;呼气为被动呼吸,有膈肌和肋间外肌的舒张引发。

呼吸操练习:第一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上移吸气,下滑呼气,10~20次;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四节:双腿交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五节:吹蜡烛训练,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不至熄灭为度,10~20次。以上五节训练,每日2次[1]。

排痰训练:是气道护理中最常规和基本的护理措施,是呼吸训练的辅助训练。传统的人工扣击排痰法指人工扣击患者背部进行排痰,使肺泡或支气管内的痰液脱落,流入气管,咳出。排痰训练包括体位引流,胸部扣击、震颤及直接咳嗽。


呼吸训练的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准备姿势(仰卧或侧卧、坐位、半坐位、立位、行走或运动中);
  

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呼吸训练,限制性疾病作吸气比呼气长的吸气练习;阻塞性疾病作呼气比吸气长的呼气练习;
  

鼻吸口呼,自然均匀、有节律、深长适度;
  

吸气后不宜长时间憋气;
  

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禁忌过度深吸气,以免引起肺泡破裂。

呼吸训练可以锻炼呼吸肌,增大肺活量,从而提高呼吸效率以及维持良好的呼吸机能。它可应用于多种疾病康复期和围手术期,是一种重要的护理干预手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