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近视的防控

2017年04月02日 2404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国是近视的“重灾区”,近视眼已经几乎成为了我们的国病。我们谈到近视的危害,往往会说“看不清楚”、“需要戴眼镜”,但是,近视的危害远不止这些。许多朋友可能并不知道,近视以后除了影响清晰度、戴眼镜影响便捷和美观之外,最重要的危害在于如果一个人达到了高度近视,那么得其他眼病的概率将会大幅度增加(比如高度近视患者青光眼的发病概率是正常视力人群的14.4倍,视网膜疾病发病概率是正常视力人群的7.8倍),而这些眼病,都是治愈难度较大、视觉损伤极为严重的疾病。如果我们的国民中高度近视的人群比例增加,那么出现低视力与盲的人群比例就会随之增大,这无论是对我们的家庭还是社会都是极大的负担。所以,我们进行近视防控,并不是戴不戴眼镜、戴多厚的眼镜这么简单,而对整个国民的眼保健水平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许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近视能够治疗吗?近视能“调理”好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近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许多人都知道,近视是因为外界的物体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聚焦在视网膜前导致看不清楚,对于大部分真性近视患者来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眼睛变“长”了,我们称这种近视为轴性近视。轴性近视的眼球长度是大于正常眼睛的,我们管这个长度称为“眼轴”。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就将增加300度左右,而眼轴增长就好比孩子的个子长高一样,是无法再变回去的,因此很遗憾,真性近视是不可能治愈的。既然近视无法治愈,我们的关注点就应该更多的放在预防和控制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近视的防控都做过大量的研究,今天我就给大家列举一些认同度较高的防控方法。方法一足量的户外活动。提到户外活动,可能有很多朋友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其实,户外活动也是有讲究的。许多研究表明,户外光照强度越强,对近视的预防效果越好。因此,户外活动要讲究时段。有些家长会带孩子在晚饭后写作业前出门“遛弯”,但此时的光照强度已经达不到最佳的预防近视效果,有效的户外活动应该在白天光线充足时进行,这样才能起到最佳预防效果。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孩子每日的平均户外活动时长累计超过两小时后,近视的发病率将会明显降低,并且这个“两小时”如果是碎片化的时间效果将会更好。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在课间休息时离开教室到操场上去;尽量在上下学时用骑车、步行代替机动车;休息日尽量到户外去玩而不是窝在家里。尽管孩子的学习任务很重,但如果利用好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两小时其实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方法二控制近距离用眼。世界视光学会对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有一个“3-20原则”,即每高强度用眼20分钟,就需要注视20英尺(6米)以外的地方坚持20秒以上。做为家长,我们也许能够控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却往往忽视了控制学习的时长。在孩子课业负担比较大的情况下,让孩子每隔一段时间间断休息几分钟对近视的防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当然,这个休息一定要看远方,比如从窗户向外看,否则在室内的情况下,就算我们不看书,也很难看到6米以外的地方。方法三配一副合格、规范的眼镜。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愿意让孩子戴上眼镜,但尽管十分不情愿,许多近视的孩子最终可能都会需要配戴眼镜,那么,眼镜的优劣就十分重要了。一副合格的眼镜,都要符合哪些要求呢?一、要有准确的验光度数。验光是一项需要大量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诊疗项目,准确的检查是验配合格眼镜的基础。二、要有个性化的处方。每个患者的年龄不同、视功能状况不同、视觉需求不同,再结合有无其他眼病、视疲劳等因素,同样近视度数的人,配镜方案很可能是不同的。三、要有详细的配镜参数。除了度数之外,眼镜还要有精确的瞳距,部分镜框和功能型镜片还需要测量瞳高、镜眼距、面弯、前倾角等,这样才能使得配戴规范、舒适。四、要有精确的眼镜加工。检查做的再准确,加工不到位都不能得到合格的眼镜。眼镜除了要高精度加工外,还要进行质量检测,才能保证我们拿到手里的眼镜是合格的。以上三点是认同度最高、同时也最容易做到的近视防控手段。近年来也有一些关于近视防控的新技术和新研究,比如角膜塑形术、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等。这些技术对近视的控制效果非常显著,但有些还没有正式在我国大陆地区推广应用,有些虽然已经开展,但也要严格的在具有医疗资质的机构进行,需要定期监控、需要孩子和家长有良好的依从性,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近视控制手段在有效的同时还是安全的、可以被推广的。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一些近视防控的手段。近视是困扰万千家长的孩子的难题,但如果我们真的“遭遇”了近视,希望家长朋友能理性的面对,正确的为孩子选择控制手段,与医务工作者一起携手为孩子的视觉健康“保驾护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