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黑素瘤常见问题答疑

2017年09月13日 1277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什么是黑色素瘤?

人体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真皮层分为浅层和深层。黑色素细胞位于皮肤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使皮肤呈现自然的颜色,当皮肤暴露于日光下,黑色素细胞便会产生更多的色素使肤色加深,这是机体对日光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当黑色素细胞发生恶变时,就形成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发生在皮肤,称之为皮肤黑色素瘤。起源于眼、鼻腔、消化道、淋巴结、外阴、脑膜等部位的被成为粘膜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也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的皮肤。白种人的黑色素瘤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下肢皮肤,而有色人种(包括中国人)的黑色素瘤多发生于肢端皮肤,即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和甲下等部位。


黑色素瘤一般首先累及邻近的淋巴结,然后随着淋巴结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肝、肺、脑等器官,这些新肿瘤灶的癌细胞仍然是黑色素瘤细胞,称之为转移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与分期、原发灶厚度及基因变异等明显相关。分期越晚,原发灶厚度越厚,5年生存率越低。如有KIT基因和BRAF基因突变,则提示预后更差。


2、黑色素瘤很常见吗?

与其他常见肿瘤相比,黑色素瘤发病率并不高,但黑色素瘤近年来已成为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年增长率约3-5%,2010年全球黑色素瘤新发病例199627例,死亡例数为46372例。据统计,2008年发达地区黑色素瘤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9.5/10万和8.6/10万,死亡率分别为1.8/10万和1.1/10。欠发达地区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0.7/10万和0.6/10万,死亡率分别为0.3/10万和0.3/10。澳洲昆士兰地区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黑色素瘤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4/10万和26/10万,欧洲约10-20/10万,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与欧美国家相比相对较低,但发病率增长较快。据国内资料统计,北京市1998年男女发病率分别为0.3/10万和0.2/10万,2004年已上升至0.8/10万和0.5/10万;上海市1995年男女发病率分别为0.2/10万和0.3/10万,2005年则分别为0.5/10万和0.4/10万。


3、痣都会变成黑色素瘤吗?

皮肤上的灰黑色肿物,常见的有:“瘊子”和“痦子”。“瘊子”在医学术语中称为疣,病因常为病毒感染。“痦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痣。痣是由成簇的黑色素细胞及其周围组织组成的,可以呈粉红色、褐色、黄褐色或接近于正常肤色。痣呈圆形或椭圆形,外观扁平或凸出于皮肤表面,一般小于5mm。痣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形成的。痣被切除后很少在原位重新生长。大部分的普通痣是不会发展为黑色素瘤的。


中国人的黑色素瘤好发于四肢末端,所以这些部位的黑痣应更严密观察。当原有的痣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发生改变时,需要引起重视。有的黑色素瘤也可以由新生的痣发展而来,颜色不均匀,形状不规则。


4、色素痣恶变会有哪些表现呢?

原有痣迅速增大,成团块状,边缘模糊或出现卫星结节,颜色不均匀,渗液或流血,破溃后迁延不愈,等情况均应警惕恶变。


以下是专家建议的判断痣发生早期恶变的ABCDE法:A(Asymmetry)非对称。用一条直线不能分成对称的两部分。B(Border)边缘不规则。边缘不光整、凹凸不平、与周围分界不清或轮廓不规则,周边皮肤常有色素沉着。C(Color)颜色改变。颜色不均匀,可以是黑色、褐色或黄褐色夹杂有其他颜色,如白色、灰色、红色、粉红色或兰色。D(Diameter)增大。直径常大于5毫米。E(Evolution、elevation、enlargement)演变、隆起和/或增大。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起。瘤体的演变速度也包括在内。早期黑色素瘤大部分具有典型的ABCDE特征,但也可以只有一到两个特征。早期黑色素瘤还可以表现为新生的痣或色素斑。


5、身上有痣,可以去做激光或冷冻吗?

激光、冷冻、刀割、绳勒等局部刺激有可能诱发色素痣恶变和迅速生长,如果疑似黑色素瘤患者,需行完整切除活检。

6、外伤后的瘢痕可能发展成黑色素瘤吗?

并不是所有的外伤都会引起黑色素瘤。专家曾证实,急性损伤不会增加形成黑色素瘤的风险,但慢性或反复的刺激、损伤会增加黑色素瘤形成的风险。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在中国人群中,外伤与肢端黑色素瘤,尤其是下肢黑色素瘤存在一定相关性。在肢端黑色素瘤患者中,尤其是位于脚的黑色素瘤,曾遭受外伤者占大部分比例。但这并不意味着肢端部位的外伤就一定会形成黑色素瘤,外伤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应过分夸大。但外伤后瘢痕出现破溃增大等表现时,应警惕。


7、长期摩擦会引起色素痣恶变吗?

目前的研究发现摩擦不会引起色素痣恶变。但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病灶多位于足跟、手掌、指趾和甲下等部位,原因并不明确。所以,若摩擦后,痣表现易出现破溃,应尽早就诊。

8、除了皮肤,身体的其它部位有可能长黑色素瘤吗?

黑色素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皮肤,但也可原发于粘膜等皮肤外部位。亚洲人和有色人种中原发于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约占50-70%,其中最常见的皮肤黑色素瘤为肢端黑色素瘤,我国统计资料显示肢端黑色素瘤占所有黑色素瘤的41.8%,其次为粘膜黑色素瘤,如发生于直肠、肛门、外阴、眼、口和鼻咽等部位,我国资料显示占所有黑色素瘤的22.6%。

9、哪些人容易患黑色素瘤?

有研究表明,具有某些特定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患黑色素瘤。危险因素就是使人患病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因素。具有如下特征的人容易患黑色素瘤:

(1)多发痣(超过50个)痣越多患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就越大。古书曾有记载说刘备身上有70余颗痣,异于常人,按目前的观点看,刘备其实是患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


(2)肤色白皙一般肤色白皙的人比肤色深的人更易患黑色素瘤,前者容易被晒伤或长斑,白种人患黑色素瘤的概率远远高于黑种人,可能与浅色皮肤更易被日光晒伤有关。


(3)黑色素瘤或皮肤癌病史患过黑色素瘤的人很容易再患,有些人甚至会发生两处以上的黑色素瘤。患过一种或多种常见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或鳞癌)的人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4)黑色素瘤家族史黑色素瘤可以呈家族性发病,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属患有该病,那么患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约10%的黑色素瘤患者有亲人患有该病。当有家人患黑色素瘤的时候,其他家庭成员应该去医院行定期检查。

(5)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患黑色素瘤,如肿瘤、器官移植术后或艾滋病患者。

(6)严重的日光晒伤史如果幼年时期皮肤曾被日光严重晒伤甚至起水疱,那么患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建议父母要保护孩子不被日光暴晒。成年后被晒伤同样也增加黑色素瘤的患病风险。

(7)紫外线照射专家们认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上升与人们接触日光的时间明显增加有关。例如,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黑色素瘤患者比明尼苏达州多,因为那里的紫外线更强烈。太阳紫外线照射导致皮肤提前老化和损伤,进而可能引起黑色素瘤。太阳灯和制革车间发出的人工紫外线同样能造成皮肤损伤,并使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所以医生建议人们减少紫外线的接触量,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

(8)不恰当处理不恰当地处理痣会明显增加患病风险,如激光、电烤、冷冻、盐腌、切割、局部切除、针挑、刺破、绳勒等。我国黑色素瘤患者发病多与此相关。不恰当的处理会刺激黑色素瘤细胞恶变,或使处于皮肤浅层的黑色素瘤细胞浸润到皮肤深层,进入皮肤深层的淋巴管和血管,从而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一旦怀疑“痣”可能恶变,一定先去专科医院就诊后再处理,千万不要盲目治疗。

10、如何预防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的预防,首先要从皮肤的自我检查做起,多关注身上的痣及其变化,尤其是前面提到的高危人群。要了解自己的胎记、痣和斑点的位置以及外观,检查的内容包括:有无新发痣,原有痣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有无改变、表面有无破溃等。

其次,注意防晒。白种人黑色素瘤的发生与长期或间歇性紫外线照射明确相关,虽然有色人种的病因仍不明确,但对于经常暴露于阳光的部位仍然要注意防晒。日光中的紫外线灼伤皮肤并诱导DNA突变。紫外线中的UVA和UVB都能诱导黑色素瘤的发生,但UVB是对黑色素瘤细胞中某些基因起破坏作用并诱导发病的主要原因。UVA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某些功能,从而加速黑色素瘤的发生。


具体的防晒措施如下:(1)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的正午外出,因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强,外出时应穿长袖衣服、长裤、宽帽檐的帽子以及能吸收紫外线的太阳镜。(2)使用含有防晒成分的水剂、霜剂和凝胶保护皮肤。防晒品的防晒强度与防晒因子(SPF)有关,SPF数值越大,防晒能力越强。但防晒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黑色素瘤和其他皮肤肿瘤的发生,但不能替代防晒措施、亦不能作为延长日晒时间的借口。(3)防晒要从儿童抓起。由于儿童的皮肤比较脆弱,在阳光下玩耍时间过多可能与成年后发生黑色素瘤有关。


11、身上有异常的痣应该去哪些科室就诊?

如发现身上的痣异常,可选择首先去皮肤科就诊,行完整扩大切除术后,如病理证实为黑色素瘤,接下来的治疗则需要一个专科医生的团队,包括皮肤病学家、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和整形科医生等。患有此类疾患的患者,建议去有黑色素瘤专科的医院诊治。


12、为什么要早期处理黑色素瘤,“不痛不痒”就没事吗?

如果黑色素瘤能被早期诊断并治疗,大多数Ⅰ期和Ⅱ期黑色素瘤仅通过手术即可治愈。对于局限期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来说,T1a期患者(病灶浸润深度<1mm)5年生存率约85%,T2a期患者(病灶浸润深度大于1mm,小于2mm)5年生存率为70%,T3a期患者(病灶浸润深度大于2mm,小于4mm)5年生存率为55%,T4a期患者(病灶浸润深度大于4mm)5年生存率为45%,如果患者的原发病灶出现了溃疡,溃疡是病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则这些患者的生存率在前述基础上分别减少15%。总体来说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5%,Ⅱ期5年生存率为55%,Ⅲ期(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约35%,Ⅳ期(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小于5%。


以常有人认为“痦子”破了,但不痛不痒,不需要去医院。还有的人认为“痦子不动最好”,“动了”反而容易恶化转移,其实这些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导致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越早手术就能越早得到治疗,这也是挽救自己的生命。《非诚勿扰2》中的李香山,把脚上的一个“痦子”硬是耽误成了全身转移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所以对于黑色素瘤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及早治疗才是挽救生命、争取预后较好的关键,只有大家重视起来,在全民范围内普及黑色素瘤的知识,才能把这种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凶险的疾病所造成的健康危害降至最低。


13、怀疑黑色素瘤后,应该做什么检查确诊呢?

如果为疑似黑色素瘤患者,则需要活检,这是唯一的确诊手段。活检时医生会尽可能将可疑组织完整切除,即完整切除活检。如果肿物太大而不能完整切除时,则取部分组织样本做检查。如果可疑为黑色素瘤,医生绝不会随意切割或烧灼。活检一般在门诊手术室局麻下进行,切除的组织送至病理科,经包埋、切片、HE染色等处理后制成病理切片。然后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做出最后诊断,这个过程大约需1周,有的还需要做免疫组化来确定诊断。组织病理学是黑色素瘤确诊的最主要手段,配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更有助于基底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早期黑色素瘤一定要完整切除可疑病灶,获取准确的T分期,除颜面部等特殊部位的肿瘤可以考虑全层凿取活检外,应尽量避免局部活检或针吸活检。如果肿瘤巨大破溃,或已经明确发生转移,可进行病灶的穿刺或切取活检,对于诊断把握度非常大且有条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部位,可以在完整切除的同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或分次进行。


14、确诊黑色素瘤后,还要做哪些检查?

由于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容易出现远处转移,因此在黑色素瘤诊断明确后,还应该对容易出现转移的脏器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目的有两个:(1)对疾病进行分期:黑色素瘤的分期如果不同,治疗原则、疗程和预后往往也有较大差别;(2)保留初诊时的基础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