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行气阳明汤”谈小脑萎缩产生原因——六气之为病

2022年11月02日 141人阅读

中医的思想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比方说《伤寒论》里,将疾病分为六病。也有人说是六经之病。这是中医辩证论治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因为在《内经》里,虽然谈论了很多医理,但针对如何治疗,除了针灸,就是13个方子。在临床治疗上,如果不是十分聪颖于学习的人,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的。而《伤寒论》就是在理论和临床之间,架起了一个桥梁,这个桥梁,也是中医后来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有人说是临床界的奠基之作。古代有很多医书流传下来,而起奠基作用的并不多,一个就是《黄帝内经》、一个是《神农本草经》、一个就是《伤寒杂病论》。

当今医家对小脑萎缩、共济失调诸痿症的治疗,多是建立在《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之上的。各医家虽对小脑萎缩、共济失调诸痿症详加辩证,但收效甚微。多在于他们片面地解释了《内经》“治痿独取阳明”原文之意,非《内经》治痿之宗旨。

世人皆知“治痿者独取阳明”。然分清虚实,明确病位乃其根本。

中医的弊病在于多固守古法,而未敢灵活运用。以致于后世医家在治疗痿症的过程中多局限于《内经》中“治痿独取阳明”,而常常忽略痿症和其它脏腑功能、经络系统的关系。其治疗历来多以补益脾胃后天而立法遗方。所谓“治痿独取阳明”,但临床实践并不仅然。“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始终认为总宜据病因、审病情而处理。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点明“治痿独取阳明”,是大法,而非定法;“独取”,是言其重,而非言其孤。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说:

“辨病是找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是找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贯穿于某一疾病的全过程,能反映该疾病某些共同特点和本质。主要矛盾则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起主导作用,决定疾病进程的阶段性矛盾。”

中医讲八纲、讲阴阳、讲表里、讲虚实、讲寒热。然到具体辩证上,仍有主次之分。

也就是说,人们从伤寒里面总结出来的六病、其实就是对应了我们所说的六气之为病,当然,在医理的阐述上,会有所不同,这在实际中需要注意的。阴阳很容易看出来,我们六气的名词上就有了,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有阳的就表明是阳性的了。那么表里呢?从人体而言,表就是体表,人体的表面层就是躯壳了,这个躯壳,包含皮肤、肌肉、经络、筋骨等;里呢?就是人体的里面,主要指消化系统肠胃之类。那么除了表里,就是半表半里,表里两者的之间,就是躯壳与肠胃之间,五脏膜原、三焦之属,有人问三焦是什么,简单就是躯壳内分工三个区域,上区域为上焦、中区域为中焦、下区域为下焦,这些区域容纳不同的脏器,发挥不同的功能。

依此,“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提出“阳明”与“营卫”的相互关系,即“欲取阳明应先和营卫”。

营气不荣则不仁,卫气不荣则不用。麻木则不仁,萎弱而不用。然卫气出于上焦,“行气阳明汤”医生组首次提出,“欲取阳明应先和营卫”。一则解肌通营,二则敛阴和营。直指营卫根本乃“虚”所致。

在这条原则之上,“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亦确立了治痿的三大方向。和营卫,取阳明,调虚实,是为“行气阳明汤”方论之本。

行气阳明汤”方论之中的“欲取阳明应先和营卫”独辟蹊径,而对营卫和脏腑的系统研究更是填补了建国以来中医理论“营卫”理论说的空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