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儿童的第三大创伤事件竟然是这个,你也可能遭遇过

2017年12月08日 10341人阅读

令小哲爸爸头痛的是4岁多的小哲有尿床的毛病。晚上在家里自己的床上尿,中午在幼儿园的小床上也尿。

两周前,哲爸爸搜罗了很多治疗尿床的偏方,每个偏方都要有猪尿泡——偏方强调以形补形。猪尿泡可不好买,爱儿心切的哲爸爸还是托人一次买了10个猪尿泡,今天用猪尿泡炖黑豆,明天用猪尿泡蒸糯米,后天又用独尿泡炖金樱子,猪尿泡炖茯苓桂圆,猪尿泡炖阴米粥。

这样不重样吃了一周,尽管晚上还会尿床,但一连三天,他中午在幼儿园没有尿床了。哲爸爸还窃喜,以为这个猪尿泡偏方见效了。

唉,还没高兴起来,又尿了。

“中医也好,偏方也好,对对待尿床孩子的重点是补肾,但现在发现,补肾法并不能减少孩子尿床。”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肾病风湿免疫科负责人吴晓林主任医师,也是湖北省儿童遗尿症疾病管理协作组专家,她告诉《武汉问医》,尿床的孩子来她看门诊时,很多都试过中药和偏方,最后还是来寻求其他的治疗方法。而且,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尿床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总是小声地凑到她的耳边去说:“我的孩子是来看尿床的。”


中医认为三岁还尿床就要治

五岁后持续尿床三个月西医就诊断为遗尿症


孩子尿床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也不是因为孩子淘气、智商不行。吴晓林主任医师告诉《武汉问医》,医学上有儿童遗尿症这种病,它是专门指年龄5岁以上、平均每周至少尿床2次、持续3个月以上的孩子。达到这个标准了,医生就会诊断孩子是遗尿症了。

吴晓林主任医师介绍,儿童遗尿症在儿童肾病科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大约15%的五岁儿童会发生。换句话说,30人一个班的幼儿园大班,就有5个孩子因为尿床而需要治疗。

 “中医跟西医不一样,中医认为三岁了还尿床就要治疗。”吴晓林介绍中、西医对待儿童尿床的干预、治疗时间相差了两岁

 

孩子尿床了不能怪他

父母小时候尿床会传给孩子

吴晓林主任告诉《武汉问医》,人体的尿在肾脏中产生,通过输尿管储存到膀胱中,膀胱中储存了大量尿液后,身体就会给大脑发出一个信号:想尿尿。正常的情况下,就是夜间睡着了、白天正在玩的孩子会在这个信号的提醒下排尿。这就是正常的自主控制排尿。

与白天相比,膀胱会变得更大从而储存更多的尿液。白天2-3小时尿一次,夜间则可以坚持一整晚。

吴晓林主任告诉《武汉问医》,2岁以前的孩子几乎天天尿床,这就是为什么2岁以前的孩子都要夹尿布(过去是用旧棉质衣物改造成尿布,现在是穿一次性纸尿裤)。大多数孩子到了2岁至2岁半左右就会控制夜间排尿了,晚上中途把一次尿或者睡前撒泡尿就可以管到大天亮。

吴晓林主任手上的《2017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岁儿童遗尿症的患病率是15.2%,7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8.2%,10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4.8%,即这些孩子每周至少要尿三次床。而且,他们中的有些孩子,遗尿症会延续到他们成年。调查显示,我国16-18岁人群中遗尿症的患病率还有1.7%。

吴晓林主任告诉《武汉问医》,如果父母双方小时候尿床,他们的孩子便有3/4的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小时候尿床,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所以,请父母们回去问问自己的父母:我是几岁才不尿床的?

 

孩子尿床五大原因

生理行为习惯都有

吴晓林主任医师告诉《武汉问医》,孩子尿床的具体原因有五个。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人体排尿多少由一种叫抗利尿激素的激素控制,处于发育期的孩子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发育成熟,夜间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这也与孩子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发良不完全有关。

膀胱太小:孩子的膀胱太小了,装不下肾脏产生的尿液。有人发现遗尿的孩子膀胱容量平均小于正常的50%。

睡眠过深:睡得太死了,装满了的膀胱没有向大脑发出排尿信息,尿太多溢出来了。

便秘:直肠和膀胱相邻,滞留在直肠中的大便会压迫膀胱。

睡前喝了太多的水和饮料。

心理因素:有些孩子幼年时没有养成良好的控便排便习惯,尿床后遭到责骂、指责(在幼儿园可能会遭到小朋友的嘲笑),会导致精神紧张,使遗尿久治不愈。

 

尿床是孩子的第三大创伤

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

 

吴晓林主任的观点是,发现孩子频繁尿床就要尽早干预和治疗。她告诉武汉问医,尿床对于心理和生理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一种创伤,在家庭创伤事件中,父母离婚排第一位,父母吵架排第二位,第三位就是尿床了。

尿床会使孩子身体发育迟缓,还会影响到孩子心理行为的发育。尿床的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挫,往往性格孤僻不合群,情绪焦躁等。

尽管身为西医,吴晓林主任还是赞同中医的观点,她建议家长们:如果孩子3岁了还在频繁尿床,就不要等到5岁了,3岁就带孩子去医院看看。


夜间把尿要把孩子叫醒再尿

尿床孩子晚上1点4点要两次叫醒

吴晓林主任医师告诉《武汉问医》,针对孩子尿床的原因,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家长人为叫醒、控制孩子晚上喝水、让孩子戴遗尿报警器、口服去氨加压素。

告诉家长让孩子晚上少喝水,那是人人都要讲的。而且,吴晓林主任在门诊总是很耐心 地教家长们一个简单但十分有效的训练方法:每天在凌晨1点和4点把孩子两次把孩子叫醒到厕所去尿尿。

在吴主任指导下,这样训练两个半月左右,绝大部分的孩子就可以改变尿床习惯了,而且这个习惯一旦训练好,尿床也不会复发

遗尿报警器,就是睡觉时将这个报警器戴到孩子身上,当孩子晚上第一滴尿液出来时,报警器就铃声大作,往往是先吵醒了大人,大人再叫醒孩子。吴主任说这种方法可以排在第二。

口服去氨加压素,这种药就是抗利尿激素,服下后效果很好,立竿见影。但吴主任说,只有在训练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给孩子吃这个药,尽管这种药没有什么副作用,但会复发。

吴晓林主任最后强调,遗尿的孩子还是要尽早治疗。通过医疗机构相应的治疗,遗尿症的治愈率可以提高2-3倍,这样可以减少孩子把遗尿症带到成人期。

 

把尿咋就妨碍了孩子自由生长

传统育儿习惯不一定不好

现在的爷爷奶奶初为人母的时候,给孩子嘘嘘把尿、洗尿布是他们当父母的第一道功课。一把尿一把尿说的就是这个。

但现在网上流传的育儿观念却变了,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端屎端尿被认为是落后的,说定时把尿违背了孩子想拉就拉的意愿,不利于孩子自由生长,而且把屎把尿时间久了会伤宝宝的胯。给孩子穿上纸尿裤,让他们想拉就拉才是先进的育儿方法。

“完全否定传统的育儿方法是不妥当的。”吴晓林主任医师告诉《武汉问医》,她自己的儿子从月子里就开始定时端屎端尿了。

给2岁以下的孩子端屎端其实也是一种定时排便训练,尽管没有对过去这种方法的研究认证,但从训练角度来说,是有益的。相反,孩子两岁后还穿纸尿裤是不利于孩子的控便训练的。

另外,端个尿就把宝宝的胯端坏了,没有这么玄乎的事

(图片由吴晓林主任提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