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救救徘徊在立体世界之外的弱视孩子

2018年07月14日 732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家住北仑的小王因其5岁半的女儿琪琪有头歪、眼睛向上翻白,斜眼看东西的坏习惯,遂带琪琪到宁波市第六医院眼科中心求诊,副主任医师王育文通过对孩子的眼位检查,发现其左眼向外斜并伴有双眼上斜,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肌肉都有问题,经同视机全面检查救救徘徊在立体世界之外的弱视孩子,确诊为左眼间歇性外斜视V征伴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后经散瞳医学验光检查,发现孩子还有双眼高度远视、弱视。由于这种斜视对视功能的损害极大,治疗越早越好,故在全麻下为孩子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以后眼位恢复正常。手术以后又经过同视机的训练治疗,小王的孩子不仅斜视没有复发而且双眼的视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单眼视力达到0。8,而且通过同视机训练,孩子的眼睛也获得了初步的同时视融合视和立体视三级正常视功能。        

宁波市第六医院眼科王育文

学龄前儿童因头歪、眼斜等症状前来求诊的患儿中最大的五六岁,最小的仅6个月,这类儿童中部分被查出有远视、斜视、弱视问题。儿童0-6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眼病对儿童视力发育危害极大,许多眼病如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会造成眼睛终身残疾。而斜视、弱视是这一时期最常见的危害儿童视力发育的疾病,发病率高,许多儿童时期的眼病都会导致弱视,因此弱视和斜视是儿童眼病防治的重点。由于弱视多为单侧眼患病,生活中,儿童在看东西时好视力一侧掩盖了患弱视眼一侧,不易发现。斜视早期也不易发现。很多弱视斜视儿童等到家长发现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弱视、斜视并不是无法治愈,只要发现得早,绝大多数弱视和斜视儿童通过早期治疗是可以痊愈的。最佳的治疗年龄是3-8岁,9-12岁则次之,到12岁以后视觉发育基本定型,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幼儿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许多眼病要靠家长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异常,及时治疗。比如,患儿为了克服视力困难,会采用偏头、侧脸、抬头或收下颌等特殊方法来补偿,家长及老师应注意观察孩子平时表现,生活中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不能做精细动作(如穿针)和有头歪、眼斜习惯,喜欢靠近看电视、眼球震颤、头位异常、看东西眯着眼等现象,应引起重视,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因为这类患儿如不及时治愈,将来在学习和就业上会受到很大限制。儿童弱视除积极进行提高视力的治疗外,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帮助、鼓励孩子进行持久的立体视功能恢复训练,同时机就是在提高弱视视力和三级立体视功能方面不可缺少的检查和治疗仪器, 弱视治疗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单眼视力,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患儿获得正常的双眼立体视觉。如果患儿没有正常的融合功能,立体视觉就不能形成。弱视患儿,特别是单眼弱视患儿,可能存在单眼视觉抑制,他们没有双眼同时看物体的功能。这类患儿一只眼注视目标的时候,另一只眼则处于抑制状态。确切地说,通常是健眼注视目标,弱视眼抑制,弱视眼对前方的目标视而不见。应用同视机可检查斜、弱视患者的三级视觉功能情况、测定斜视患者的自觉和他觉斜视角等,以了解患者的弱视程度、是否有异常视网膜对应,确定斜、弱视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判定疗效。 日常生活中,多数斜弱视患儿不仅没有双眼同时视物的功能,而且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都存在缺陷。当弱视眼的视力恢复正常之后,进行同视机训练,目的是消除单眼抑制,建立融合功能,恢复立体视觉。最终获得正常立体视觉。遗憾的是,对宁波市学龄前和在校斜视弱视儿童调查发现,很多孩子仅仅进行了提高弱视眼视力的治疗,却忽视了双眼立体视觉的恢复训练,导致没有深度视觉和距离感,严重影响上大学和工作生活。宁波市第六医院眼科中心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双目同视机开展了对这类斜视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恢复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