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类似为“小中风发作”的硬脊膜动静脉瘘

2018年02月12日 1002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类似为“小中风发作”的硬脊膜动静脉瘘

2018-02-12 刘建仁 上海九院脑卒中防治与宣教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类对医生和公众来说都是罕见的脊髓的疾病,硬脊膜动静脉瘘。
 
一位中老年男性患者, 8个月中曾经发作了两次右侧下肢无力,行走后出现,在外院诊断为“小中风”并且按照脑中风进行治疗,第三次发病后来我院急诊救治,收入院后次日,快速进展为双下肢瘫痪、排便困难。脑部磁共振未见新发脑中风病灶,而脊髓磁共振发现脊髓水肿明显,胸段脊髓周围有血管畸形,结合临床和影像,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评估和择日给予选择性全脊髓血管造影和微创介入栓塞术,用最新的“医用胶水”,把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命门”:动静脉瘘口和连接的一小段引流静脉给予闭塞,治愈了该病。当然,该病在造影和手术后往往会加重,需要逐步康复。





患者在术后2周,双下肢开远端开始有自主活动,肌力增加到2级;并进一步转到康复医院进一步康复。术后一过性会肠蠕动能力下降,需要禁食数天,结合灌肠,出现肠鸣音,自主排便后,可以逐步添加流质、半流质等饮食,开始时可以辅以石蜡油等促进排便;切记术后即刻大量禁食,导致危险的肠梗阻;因为脊髓损伤后损伤水平以下的肠道功能会减退,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脊髓血管造影和栓塞术前也要灌肠。术后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抗凝,目的是使得引流静脉不要突然血栓形成而闭塞,因为这个引流静脉既引流畸形血管也引流正常的脊髓血流,栓塞后,畸形血管来源的血供停止,引流静脉流速下降,会导致栓塞,从而导致脊髓损伤加重,因此需要术后抗凝3月,抗凝要适合,要监测,避免大出血。
 


脑血管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主要是脑血管破裂或者闭塞导致的疾病。相对而言,同样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中的血管病,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大家了解较少。脊髓俗称“总筋”,就是从颈部一直到腰部的椎体中的重要的神经组织,是连接四肢、躯干的周围神经和脑的重要部位,其损伤,将导致不能行走,手脚不能活动,肢体和躯干不同程度的感觉丧失,大小便不能控制等严重后果。脊髓的血管供应和脑血管结构差异较大,主要是脊髓前方的一根从颈部一直通向腰骶部的脊髓前动脉,以及两根从颈部一直通到腰骶部的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和后动脉由颈部动脉分支、不同节段的胸部肋间动脉分支和不同节段的腰动脉的分支逐段加入供应。脊髓前动脉相对比较独立,侧枝代偿能力较弱,而脊髓后动脉往往成为网状分布,侧枝供应往往比较好。脊髓前动脉的闭塞或者出血往往会导致脊髓的严重损伤。
 
脊髓血管的疾病主要包括:脊髓血管畸形,脊髓前动脉栓塞两种。前者包括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周围动静脉瘘,脊髓内血管畸形,脊髓海绵状动静脉畸形(也称为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等,其中相对多见的是硬脊膜动静脉瘘。
和其他脊髓血管畸形不同,硬脊膜动静脉瘘主要导致脊髓的静脉内高压、脊髓的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导致脊髓水肿、功能损害;而其他的脊髓血管畸形往往表现为出血以及出血导致的继发功能损伤。
 
硬脊膜动静脉瘘往往起病隐匿,中老年男性多见,往往表现为肢体逐渐无力、大小便不畅、躯体和下肢麻木,磁共振发现脊髓水肿;很多患者被误诊为脊髓炎症,给予大量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延误病情;一般疾病在2年后,脊髓全面不可逆的坏死,失去治疗的机会。该病在选择性血管造影DSA和介入或者开放性手术后,往往会加重,需要逐步康复,但是不给于根治,往往失去机会,2年后肯定完全脊髓坏死、截瘫、大小便功能丧失。该病根据血管造影上患者的畸形血管的解剖病理特征可以选择微创介入或者开放性手术根治;如果根据血管造影结果,认为患者微创介入根治的可能性大,首选介入微创治疗;如果介入微创没有能够根治,那么可以进一步进行打开椎板进行开放性手术,夹闭瘘口。
 
因此,如果患者表现为反复下肢无力、大小便障碍、躯体和下肢麻木,除了要考虑脑中风,还要全面考虑,是否有脊髓病变的存在,以免漏诊。
 
(上海九院  神经内科和脑脊髓血管介入诊疗中心 刘建仁 教授)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