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大脑杀手“— 脑胶质瘤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

2018年02月06日 898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脊柱肿瘤诊治中心

手术团队:曹依群,郝斌,陈鑫


什么是脑胶质瘤?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诊断和分级

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肿瘤中,脑胶质瘤最为常见。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25.6万人被诊断为恶性脑肿瘤,其中有19万死于脑肿瘤,尽管诊疗条件不断提高,但近年来我国脑肿瘤的发病率仍无明显下降趋势。胶质瘤是由遗传的高危因素和环境中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人脑中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细胞,其中神经元是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也是大脑中枢正常运转的基本元件。除了神经元以外,其他的细胞可以统称为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是为神经元供给血氧,以保证其正常工作。这些神经胶质细胞发生变异和增殖,就有可能转变为胶质瘤。


脑胶质瘤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其占位效应以及所影响的脑区功能。肿瘤占位效应可引起头痛、恶心及呕吐、癫痫、视物模糊等症状。影响不同脑区功能可导致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视神经胶质瘤可以导致患者视觉的丧失;中央区胶质瘤可以引起患者运动与感觉的障碍;语言区胶质瘤可以引起患者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困难。


胶质瘤由于恶性程度不同,其所产生症状的速度也不同。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划分:低级别胶质瘤(WHO 1-2级),为分化良好的胶质瘤,病史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但是这类肿瘤在生物学特征上仍然呈现一种侵袭性的生长方式;高级别胶质瘤(WHO 3-4级),为低分化胶质瘤,病史往往在几个星期至几个月,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胶质瘤的诊断以头颅MRI检查最为可靠,头颅CT有可能遗漏较小的肿瘤。尽管目前影像诊断已经相当准确了,但是最终的诊断要依赖于手术后的病理诊断。


发现脑胶质瘤怎么办?

目前脑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是指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综合性治疗。借助最新神经影像、神经导航、多模态影像融合、皮层功能定位等技术,结合术中肿瘤荧光造影、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最新手段,临床医生可以做到在保留脑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做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手术是脑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提供最终的病理诊断,而且可以迅速去除大部分的肿瘤细胞,缓解患者症状,为下一步的其他治疗创造条件。大多数胶质瘤手术切除后需辅以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然而,临床上并不是所有脑胶质瘤患者都是适合手术切除,需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涉及的重要结构及预后来决定治疗策略。对于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病例,可能只能通过穿刺活检来确诊或影像诊断来推测。


化疗与放疗同步应用和放疗后追加数个疗程化疗是恶性胶质瘤术后的标准治疗方案。以往脑胶质瘤术后常常行全脑放疗,放射损伤重,并发症多,现全脑放疗已经被适行调强的局部放疗取代,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与重要功能结构的关系,精心设计放射剂量分布,杀灭肿瘤的同时保护正常脑组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特色有哪些?

复旦大学附属中立医院神经外科以精准微创为理念,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借助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等高新技术使手术精准度更好,损伤更小,手术并发症和致死致残率明显降低,为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依托我院化疗、放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学科综合肿瘤治疗的优势,形成了对脑胶质瘤的完整治疗体系,显著提高了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

1